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信号

  由于儿童的年龄小,不会表述,对于其听力障碍的早期症状,成年人很不容易发现。但是,如果听力真的出现了问题,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耳聋信号,家长或教师如细心观察是不难发现的。这些早期听力障碍的信号表现是:

目录 1.儿童听力障碍治疗的四个误区 2.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信号 3.听力测查方法 4.新生儿听力障碍怎么办 5.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1儿童听力障碍治疗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只做筛查不管监测。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但这种物理检查手段只能测出孩子当时是否有听力异常的可能,不能给出孩子是否属于耳聋高危人群的提示。比如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孩子,只要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耳聋。除遗传因素外,药物中毒、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在后天给孩子带来听力障碍。

  建议:除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也是对听力保健的重要一环,只需医院采集孩子的足跟血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因检测即可。若结果异常,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并定期监测。

  此外,家长还应做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健康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变化。一般,3个月婴儿就会对强声音有反应,半岁前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9个月时能主动向声源处转脸,不晚于1周岁会有言语意识,家长对此应有所重视,测试孩子听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动作。一旦怀疑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做听觉功能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误区二:耳病只让耳科看。

  “你说我家孩子耳朵有毛病,干嘛还让我们看神经科大夫”,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过程中,一些耳聋患儿家长对看病的流程提出了质疑。张杰主任解释说,耳病不只需要耳科专家治疗,比如一些听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来的智力异常可能还跟脑部发育有关,需要相关科室配合检查,以明确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治疗,受益的是患者”,张杰主任举例说,以北京儿童医院人工耳蜗植入流程为例,手术前后,还需要除系统化听力学、耳科学专家之外的小儿神经科、麻醉科、影像及护理人员的联合参与,这样的团队协作,既保障了手术的成功开展,又能对手术疗效做出更准确的预估和评估。

  “在国外,一个优秀的人工耳蜗治疗团队,还包括一名言语康复师和一位社会工作者”,张杰主任说,手术之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和听力障碍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都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误区三:人工耳蜗,植入就是痊愈。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动辄几十万的设备费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那些抄了家底给孩子做完手术的家长则对疗效满怀期望,以为只要植入了便是痊愈了,孩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听到声音、开口说话了。对此,张杰主任提醒,家长应对该手术疗效有科学的认知。

  人工耳蜗引入我国已有近20年,大量耳聋患者通过这一手术开启了声音的世界。一些家长,正是看到了太多康复效果明显的案例,便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有了过高的期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术后效果,手术的疗效与患者自身条件、人工耳蜗的性能、手术状况、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密切相关。为了达到良好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术后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大化的康复效果。

  最可怕误区: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

  “你会觉得近视是残疾吗?会向一个戴眼镜的人投去异样的眼光吗?肯定不会,那你为什么会觉得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呢?”在门诊上,张杰主任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切症状表明孩子非常适宜佩戴助听设备,家里经济也没有问题,可家长就是不能接受在孩子耳朵上加点东西,宁可孩子以后真的又聋又哑,至少别人看不出异常来,也不愿意因为佩戴助听设备而在第一眼就被人歧视。

2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信号

  一、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

  二、孩子与人交谈时,有眼睛紧盯着讲话人的嘴的习惯,这是耳聋之人特有的一种“读唇”的表现。

  三、在呼唤孩子时,孩子无反应或反应迟钝,而且孩子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很差。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呼唤人的位置,而是转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方向。

  四、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韵母音很重,家长常误认为孩子是在发音器官上出了什么问题。孩子的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实际上是感觉神经性耳聋的一种特有的表现。

  五、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所答非所问。

  六、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离电视或收音机的距离很近,或喜欢将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

3听力测查方法

  1~2个月的孩子平卧位,3~6个月的孩子可由母亲抱坐在膝上。脸向前方,检查时一手拿玩具吸引小儿,另一手避开孩子的视线,在耳后30~50厘米处给声音刺激,观察反应。正常反应:1~2个月孩子可出现眨眼、眼睑运动、惊跳反射、惊醒反射、吸吮停止、活动停止、皱眉、呼吸变化;3~6个月孩子,听见声音后,眼睛或头可转向声源。

  听力检查注意事项:室内保持安静;在孩子浅睡眠或清醒状态下检查;注意声源(如捏响玩具)应避开孩子的视野;给声时,声音应短促。如果没有反应,间隔1分钟,重复一次。

  对高危儿童,条件允许时还可做耳内听力筛查和脑干测听等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尽早对听力异常进行干预。

  测查时间:具有高危因素的孩子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4新生儿听力障碍怎么办

  对于已经发现的听力障碍患儿,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医学干预措施,医学干预即医生提出医学诊断,和针对听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医学和外科学治疗的方向。治疗方案包括由耵聍取出,处理渗出性中耳炎,听力重建手术和人工耳蜗植入等。

  听力学康复是又一重要措施,通过针对个人的声放大设备和感觉装置,即助听器的选配,一达到种补偿性或替代性治疗。其目的是使配戴助听器的婴幼儿最大可能地获得言语声的特征,而且其所听到的言语声强度应当在安全舒适的可听范围。

  交往能力的评价和干预,是目前对聋儿全面干预的新要求,目的在于促进并形成适应发育水平的言语能力,增强家庭对其子女能力和需求的理解。需要早期干预工作人员和患儿家庭的共同合作,在其语言发育的敏感阶段给予学习语言的前期信号,同时使其获得与其年龄相符的语音能力,视觉、空间、运动能力,形态学辨识能力,语义理解能力,语法组织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