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与遗传有何关系?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心肌缺血与遗传有何关系?
目录 1.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与遗传有何关系 3.心肌缺血的护理保健常识 4.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5.心肌缺血不能吃什么
1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脏疾病相类似的症状,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作进一步诊断。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2心肌缺血与遗传有何关系
心肌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其可由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所致。
第一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
第二种: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身体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
第三种: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除了以上三种人群外,我们在多年的临床中,还遇到一类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病人也非常多。这类人群,往往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常常有不顺心的事情,情绪长期压抑。其特点是:压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动、急躁、攻击性性格人群。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
3心肌缺血的护理保健常识
对于心脏疾病,日常的护理保健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肌缺血的保健常识。
1、善待症状,处变不惊。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心肌缺血的保健除按医嘱服药外,还应在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2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心肌缺血的保健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3休闲娱乐,轻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这对心肌缺血的保健很重要。
5心理紧张时,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钟。
6凡是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间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时把腿部的床稍垫高了7至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得香甜。开始,可能会出现血液流向头疗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人为减轻这种感觉可以使用较高的枕头。重要的是,要使双腿和下肢稍高于心脏的水平线。不过,血压低于100/60的人不要这样做。
4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 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 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叁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 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 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 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叁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5心肌缺血不能吃什么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
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心肌缺血发病有关。
7.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8.禁饮烈性酒
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