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尾鲎中毒后怎么办

  圆尾鲎,也称马蹄蟹或鲎,是现存鲎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平均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在0.5公斤左右。圆尾鲎与中国鲎外形相似,但圆尾鲎具有疑似与河豚鱼相似的神经毒素,食用后易引起中毒乃至死亡,对食用圆尾鲎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如何分辨圆尾鲎与中国鲎?误食圆尾鲎中毒后怎么办?下面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圆尾鲎。

目录 1.圆尾鲎是什么 2.圆尾鲎中毒后怎么办 3.如何分辨圆尾鲎与中国鲎 4.生活习性 5.生存危机

1圆尾鲎是什么

  圆尾鲎也常称作马蹄蟹及鲎,其形态已维持不变五亿年,是在香港发现的三种鲎中,仅存的两种之一(另一种为中国鲎)。圆尾鲎被发现于东亚与东南亚各沿海地区,包括日本、台湾、香港、澳门、和中国沿岸等地区。

  圆尾鲎全体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圆尾鲎是鲎的现存种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

  国际学术界历来认为我国只有一种鲎—中国鲎,而圆尾鲎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以南的海区。不过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也发现了圆尾鲎。

  圆尾鲎含有剧毒,切勿食用。但由于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极为形似,很多人会误食并且中毒。之前我国原以为食鲎中毒是食中国鲎引起的中毒,其实很可能是食圆尾鲎中毒。有毒成分很可能是河豚毒素样特性的物质(因中毒症状与河豚毒素中毒症状非常相似)。

  夏季,正是鲎爬上沙滩繁殖的季节,容易被渔民捕获,也正因为此,吃鲎中毒这时成为一年中的最高峰。

2圆尾鲎中毒后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不小心误食的圆尾鲎之后,患者会出现口、手发麻、浑身无力等症状。这是一种导致神经麻痹的中毒症状,与食用河豚中毒的症状相似。如果吃过圆尾鲎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要擅自用药治疗。

  医学专家表示,目前针对这种毒素,尚无特效药可医治,除第一时间催吐、洗胃,就是血液灌流,即将患者血液抽出,通过机器吸附血液中的毒素后,再打回到患者体内,这个过程类似于血液透析。

  一般大家食用的多为中国鲎,一般不会中毒,但外形酷似中国鲎的圆尾鲎含剧毒,有致命的危险。而普通民众也不容易区分这两种鲎,所以还是慎食鲎类。


3如何分辨圆尾鲎与中国鲎

  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相似,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圆尾鲎比中国鲎要小,分量也较轻,脚爪和侧面都略有不同。有专家做出了详细的描述:

  1、中国鲎

  体形:体长达60厘米以上。

  体重:平均体重约6斤,雄性偏小,平均体重3斤左右。

  尾巴:尾剑呈三棱锥形、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靠近身体一段,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与背甲长度大致相等。

  从侧面看:头胸背面凸起较高、内凹较深。从侧面看起来比较鼓。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则呈钩子状。

  2、圆尾鲎

  体形:体长只有30厘米,分量较轻。

  体重:平均体重1斤左右,雄性更小,体重7两左右。

  从侧面看:头胸甲背面凸起较低,内凹较浅,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呈向内弯的钳子状。

  尾巴:尾剑呈圆柱形、光滑、上面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

4生活习性

  栖息地一般喜欢选择在泥泞的河流,河口沼泽和红树林,喜欢居位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和该属的其他物种不同,在海水退潮时不返回大海。

  成年圆尾鲎,多见于深水,而幼鲎多见于潮间带浅水区。潮间带沙滩和泥滩是它们的繁殖地。雌性的马蹄蟹会于水涨时到沙泥滩产卵,每只雌性每次约产下二千枚卵。 但由于圆尾鲎在野外的存活率偏低,在一万只幼鲎中,大约只有1到2只可存活10到15年。主要以沙虫、小蟹、蚝和贻贝的双壳类动物为食。

  鲎的脱壳是由头胸部的周缘裂开,而新的旧体才由其间隙跑出来。刚脱皮的甲壳非常柔软,这甲壳要恢复到原来的硬度,也需要相当的日子,几乎令人怀疑它是否会恢复到原来的坚硬度。鲎由于生长速度慢,所以是一种不大能长大的动物,至今仍不明白确定几年才能生长成成体。大概认为雄的脱15次皮,而在第13年成成体;雌的脱16次皮,于第14年成成体。

5生存危机

  圆尾鲎面临过度采捕问题,数目已锐减。

  圆尾鲎是海鲜市场中的常客。但鲎肉质不多,故多只用于观赏,招徕客人,例如在香港的西贡海鲜街中便常有饲养鲎作观赏,但饲养的鲎多因照顾不当而死亡。

  填海及污染等生境恶化问题威胁到圆尾鲎的繁殖和生存。例如香港兴建香港国际机场,破坏圆尾鲎繁殖的地方,而在白泥兴建连接香港和蛇口的深港西部通道亦影响在港繁殖的圆尾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