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líng yú](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鲮鱼球的做法技巧 2.鲮鱼的生活习性 3.鲮鱼的形态 4.养殖土鲮鱼要注意的事项 5.鲫鱼、白条鱼和鲮鱼有什么不同
1鲮鱼球的做法技巧
第一步:生菜和大米清洗干净,葱切成葱姜末。
第二步:将鲮鱼肉糜提前腌制,加入生抽,葱末,姜末,淀粉和芝麻油进行初步调味。
第三步:大米淘洗干净后加入一勺色拉油和盐反复搅拌,搅匀后腌制半个小时。
第四步:腌制过的大米较为容易煮烂煮熟。
第五步:将腌制过的鲮鱼肉糜朝着一个方向搅拌,让鲮鱼肉糜变得上劲,之后用勺子做成鲮鱼球,这样鲮鱼球就更加有弹性口感有嚼头。
第六步:锅中烧开一锅清水,之后将手打的鲮鱼球放入水中。
第七步:鲮鱼球煮熟后捞出鲮鱼球,重新换一锅清水,倒入已经腌制过的大米。
第八步:粥煮至粘稠后放入鲮鱼球,之后放入生菜再煮五分钟。
2鲮鱼的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鲮鱼以植物为主要食料,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着生藻类,也包括硅藻、绿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也喜食猪粪、牛粪和一些商品饲料,如花生麸、米糠等。鲮鱼3龄性成熟;江河中成熟的亲鱼,在洪水期成批来到一定的江段,发情、追逐、产卵,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响声,产半浮半沉卵;顺水漂流。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也不出现窒息。因此,鲮鱼可高密度放养,一般每667平方米(一亩=667平方米)可放养1000尾左右。
由于鲮鱼有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南方池塘养鱼的必养品种。鲮鱼能吃掉水底的着生藻类和有机碎屑,故又称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养鲮鱼不可。
异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鲮鱼(《本草求原》),鲮公,花鲮等。
此外,它的鳃耙排列较紧密,还可兼营滤食方式,能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也是鲮鱼的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鲮鱼可摄食各种人工投喂的饲料。处于鱼苗阶段时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3鲮鱼的形态
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
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经济价值:为华南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细嫩、味鲜美、产量大、单产高、价格适中以及质量上乘,是市场的畅销货。广东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养殖鲮鱼都是活鱼速冻,冻结的鱼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鱼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还可做鱼丸,工厂生产的豆豉鲮鱼罐头和冻鲮鱼一样,行销全国各地。鲮鱼也可入药,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温之功效。
产地、产季: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鲮鱼是热销品种,其英文名为Mud carp。常由广东输往香港、澳门。
4养殖土鲮鱼要注意的事项
鲮鱼俗称土鲮、鲮公、雪鲮,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鲮鱼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捞和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已有好几百年的养殖历史。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
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
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由于鲮鱼的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池塘养殖的必养品种。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囗饲料。
5鲫鱼、白条鱼和鲮鱼有什么不同
鲮鱼,鲤形目、鲤科。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白条鱼,条、鲦、子、白鲦、白鱎、篮刀鱼、游刁子、青鳞子、尖嘴子、浮鲢、餐条、餐子;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鱼纲辐鳍鱼亚纲;目:鲤形目;科:鲤科鲌亚科;属:鲹属。
1:鲫鱼鱼鳞比较大,不容易脱落,相比白条的磷比较小,比较容易脱落。
2:鲫鱼整体要比白条宽很多,而白条比较修长。
3:鲫鱼脊背和鱼腹的色泽依鱼身中间为界限,上半部鲫鱼有青黑色或者黄色,下半部鱼腹明显白色。白条鱼脊背和鱼腹颜色分界线偏上,也就是靠近脊背的位置开始分。
4:鱼鳍,鲫鱼的背鳍和尾鳍偏黑色,腹鳍偏白色。而白条整体偏黄色。
5:如果同样长度的鲫鱼与白条相比,鲫鱼要比白条的身宽大约2-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