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胆道闭锁要怎么办呢?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可能身体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婴儿胆道闭锁就是其中的一种缺陷,家长要注意这种情况,要让自己的孩子及时接受治疗,不能够让孩子的健康受到损伤,不能够健康成长,身体的大于出现严重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婴儿胆道闭锁的治疗。
目录 1.先天性胆道闭锁吃什么好 2.先天性胆道闭锁病因 3.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概述 4.小儿普外科之胆道闭锁的诊断 5.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预防及预后
1先天性胆道闭锁吃什么好
1.阿胶
吃阿胶的好处
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促进胆道闭锁手术后的修复。
阿胶怎么吃
10-20g与大枣同煮食用。
2.西红柿
吃西红柿的好处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堆积体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西红柿怎么吃
200g与鸡蛋同炒食用。
3.萝卜
吃萝卜的好处
具有很好的利尿消炎作用,对于本病手术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萝卜怎么吃
100g与排骨同炖食用。
疾病虽然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痛苦,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急于康复就忽略了一些细节,饮食对疾病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了解了先天性胆道闭锁吃什么比较好之后,希望朋友们能够改善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2先天性胆道闭锁病因
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新生儿时期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并非少见,发病率在日本和我国较欧美高,病因尚不清楚。以往多认为是一种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组织学检查极相似,归属于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但另有人认为,大量的流产儿、早产儿或死胎儿的胆道解剖中,从未发现过胆道闭锁,而且本病的临床症状(黄疸、大便灰白色)往往在出生后1周至数周有表现,一些患儿出生后大便一直呈正常颜色,直到满月才逐渐变白,因此,认为胆道闭锁为出生后形成,而非先天疾病。
1.黄疸 黄疸为首发症状,一般在生后1~2周开始逐渐显露。少数病例要到3~4周后才开始,但亦有在第1周内出现黄疸的病例。黄疸出现后,通常即不消退,且日益加深,皮肤变成金黄色甚至褐色,黏膜、巩膜亦显著发黄,至晚期甚至泪液及唾液也呈黄色。
2.粪色改变 小儿出生后初数天大多数无异常表现,粪便色泽正常。粪便在黄疸出现的同一时期变成淡黄色,逐渐更趋黄白色,或变成陶土样灰白色,但是在病程进行中,有时又可转变为黄白色,据报道胆道闭锁病儿有15%在生后1个月才排白色便。到晚期,由于胆色素在血液和其他器官内浓度增高,少量胆色素能经过肠腺而排入肠腔,使部分大便呈淡黄色。
3.尿色改变 尿的颜色随着黄疸的加重而变深,犹如红茶色,将尿布染色成黄色。
4.皮肤瘙痒 皮肤可因瘙痒而有抓痕。
5.肝脏肿大 腹部异常膨隆,肝脏肿大显著,可比正常大1~2倍,尤其肝右叶,其下缘可超过脐平线达右髂窝,病程越长(4~5个月或更长者)肝脏亦越大,边缘非常清晰,扪诊时肝质地坚硬。几乎所有病例脾脏均有肿大,边缘在肋缘水平或以下数厘米。腹壁静脉均显露。极晚期病例,腹腔内可有一定量的腹水,以致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6.全身情况 病儿的营养发育一般在3~4个月内尚无多大变化,进奶好,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身长、体重与正常婴儿无甚差别,偶而小儿精神倦怠,动作及反应较健康婴儿稍为迟钝;病程到5~6个月者,外表虽可能尚好,但体格发育已开始变慢,精神萎靡。由于血清中凝血酶原减少的结果,有些病例已表现有出血倾向、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均可表现出来;维生素A缺乏时,出现于眼病和身体其他部分的上皮角质变化;维生素D缺乏可伴发佝偻病或其他后遗症。胆道闭锁病儿大多数在1岁左右,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肝昏迷而死亡。
婴儿胆道闭锁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这是家长需要了解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最好是能够及早进行治疗,不能够拖延,否则就会越来越严重,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身体会让宝宝的身体受到巨大的损伤,最终导致无法治疗。
3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概述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儿期一种少见的严重黄疸性疾病,但却是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时需要外科处理的主要问题。胆道闭锁并非少见疾病,至少占有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病例。
黄疸为首发症状,一般在生后1-2周开始逐渐显露。少数病例要到3-4周后才开始,但亦有在第1周内出现黄疸的病例。黄疸出现后,通常即不消退,且日益加深,皮肤变成金黄色甚至褐色,黏膜、巩膜亦显著发黄,至晚期甚至泪液及唾液也呈黄色。
为了避免此类疾病的出现应做必要的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4小儿普外科之胆道闭锁的诊断
鉴别诊断
1.新生儿肝炎:本病与新生儿肝炎鉴别最困难,有学者认为,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可能为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改变,约20%的新生儿肝炎有胆道完全性阻塞阶段,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极似胆道闭锁,但此类患儿肝外胆道大部分正常,很少见脾大,经一般治疗,多数4~5个月后,胆道疏通,黄疸逐渐消退,可自然痊愈,所以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可作出鉴别诊断,是先天性胆道闭锁若能在2个月内行胆道重建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胆汁引流效果;超过3个月肝脏由于胆汁性肝硬化已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手术,效果也不佳,因此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1)临床鉴别要点:肝炎男婴多于女婴,而胆道闭锁女婴多于男婴;肝炎黄疸较轻有波动,胆道闭锁时黄疸持续性加重;肝炎时为黄色软便,胆道闭锁陶土色便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胆道闭锁时肝大较肝炎重,质地硬,常伴有脾大。
(2)实验室鉴别:
①血清胆红素:肝炎患儿随病程而逐渐下降,胆道闭锁呈持续升高。
②碱性磷酸酶:新生儿肝炎很少超过40U,随肝炎好转而下降;胆道闭锁持续性升高。
③血清亮酸转肽酶的活化:新生儿肝炎只有23%的病例超过500U。
④血清5’-核苷酸酶的测定:胆道闭锁此酶浓度增高;新生儿肝炎病儿一般不超过25U/L。
⑤血清胆酸测定:胆道闭锁较新生儿肝炎血清胆酸明显增高,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⑥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新生儿肝炎时肝细胞增生,甲胎蛋白合成增加,浓度升高,若高峰大于40ng/dl可诊断为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主要是胆管上皮增生,无肝细胞增生,故血清甲胎蛋白为阴性,甚少阳性,平均值较低,两者差异明显。
(3)辅助检查:
①测定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的胆红素:十二指肠液不含胆红素者中,90%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有助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
②131I-RB排泄试验和99mTc-PL扫描:正常时131I-RB静脉注射后,为肝脏多角细胞摄取并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不被肠道吸收,胆道闭锁患儿玫瑰红滞留于肝内不进入肠道,因此测定粪便内131I的含量可了解胆道阻塞情况,一般按2UC/kg注入静脉72h后测定粪便内131I的含量,90%的胆道闭锁131I随粪便排泄量在5%以下,而新生儿肝炎患儿几乎都在10%以上,99mTc-PL扫描亦有助于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的鉴别。
③肝脏穿刺活检:新生儿肝炎以肝实质细胞病变为主,而胆道闭锁则以胆管系统及门静脉区病变为主,虽然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病理改变无特征性变化,只是严重程度有区别,但汇管区面积,单位面积内小叶内的胆栓和小叶间的胆栓在两病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④B型超声:新生儿肝炎时肝内外胆管,胆总管,胆囊为正常图像,但胆道闭锁的肝外胆道不能探出,胆囊瘪小或不显影,肝大伴有脾大。
⑤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此项检查不仅能用于鉴定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而且胆道闭锁患儿在术前行PTC检查能了解肝内外胆道的病变,确定梗阻部位,以此可确定术式。
2.新生儿溶血症:此症早期与胆道闭锁相似,有黄疸,肝脾肿大等,但患儿有严重贫血表现,末梢血象大量核红细胞,随病儿长大,血象多自行恢复正常。
3.新生儿哺乳性黄疸:病因为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力受到母乳中某些物质的抑制,一般于出生后4~7天黄疸加重,2~3周最深,血胆红素可达15~25mg/dl,停乳后2~4天高胆红素血症迅速消退,本病临床上无肝脾肿大及灰白便。
4.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本病为黄疸,腹部包块,灰白色粪便,但黄疸为间歇性,B超可探及液平肿块。
此外,肝外胆道附近的肿物或胆总管下端淋巴结肿大,可以压迫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亦可引起梗阻性黄疸,也应与感染性黄疸和酶代谢异常所致的黄疸相鉴别。
5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预防及预后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时期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并非少见,发病率在日本和我国较欧美高,病因尚不清楚,本病的临床症状(黄疸、大便灰白色)往往在出生后1周至数周有表现。所以预防先天性胆道闭锁疾病刻不容缓。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预防:
对于新生儿、乳儿的阻塞性黄疸疾患应进行早期筛选以期作出早期诊断。
胆道闭锁不接受外科治疗,仅1%生存至4岁。但接受手术也要作出很大的决心,对婴儿和家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早期发育延迟,第1年要反复住院,以后尚有再次手术等复杂问题。
接受手术无疑能延长生存,报告3年生存率为35~65%。长期生存的依据是:①生后10~12周之前手术;②肝门区有一大的胆管(>150μm);③术后3个月血胆红素浓度<8.8mg/dl。近年Kasai报道22年间施行手术221例,至今尚有92例生存,79例黄疸消失,10岁以上有26例,最年长者29岁,长期生存者中,2/3病例无临床问题,1/3病例有门脉高压、肝功能障碍。
多年来认为Kasai手术应用于胆道闭锁可作为第一期处理步骤。待婴儿发育生长之后,再施行肝移植,以达到永久治愈。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1、手术年龄:在对131例病人的调查中,2.5个月前手术的病人,5年以上生存率为46%,而超过2.5个月的病人,5年生存率只有24%。
2、术后良好的胆汁引流:术后胆汁排出量超过100mg/d,其中胆红素排出量>10mg/d可长期存活,<6mg/d几乎全部死亡。
3、肝门纤维块中微细胆管的数量的直径:胆管直径超过200μm以上,胆汁排出量恒定,不易闭塞。效果好。
4、术后胆管炎发生频率及程度:反复发作难控制的胆管炎预后差。
5、肝实质的病理改变及损害程度:纤维化严重,胆管增生明显的,预后差。
温馨提示:预防措施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