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患者来说,了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方法是必须的,那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呢?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目录 1.脑炎偏方 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 3.脑膜炎后遗症能治好吗 4.脊髓蛛网膜炎如何诊断鉴别呢 5.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脑炎偏方

  脑炎的偏方

  偏方一

  脑膜炎食疗方:

  莲花粳米粥

  [ 用料 ] 莲花 10 克,粳米 100 克,蜂蜜适量。

  [ 制作 ] 莲花阴干,研末备用。先将粳米煮作粥,将熟时放入花末,蜂蜜调匀,空腹食用。

  偏方二

  银耳红枣粥

  [ 用料 ] 银耳 30 克,红枣 10 枚。

  [ 制作 ] 炖服,每日 1 次。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是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一种,儿童多见,但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依据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组的定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伴有脑病(行为异常或意识障碍)表现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多个区域的首次发生的脱髓鞘疾病。典型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是单相病程,预后良好,复发型和多相型要注意与多发性硬化鉴别。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

  目前没有关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药物治疗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糖皮质激素被广泛认为是一线治疗(class Ⅳ)。激素应用的药物选择、剂量和减量方法尚未统一,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静点甲强龙优于地塞米松。

  甲强龙的使用方法:20-30mg/kg (最大剂量不超过1g)/d,静点3-5天,继之以强的松1-2mg/kg/d口服1-2个星期,随后逐渐减量,4-6周停用,若激素减量时间小于3周,将增加复发的风险。Dale等研究发现,复发的患者激素使用的平均时间为3.2周,而未复发者的激素使用时间为6.3周 。

  若激素不耐受或有使用禁忌,或效果不佳,IVIG是二线治疗药物,IVIG的使用方法:2g/kg(总量),分2-5天静点。

  血浆交换:主要是对体液免疫产生调节作用,可清除病理性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用于对激素无反应的急性暴发性CNS脱髓鞘疾病,隔日进行5-7次交换,副作用有贫血,低血压、免疫抑制和感染等。

  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仅有用于成人激素无反应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具体用量:500-1000mg/m2,一次静点,或在第1,2,4,6和8天分次给予。严重副作用有继发恶性肿瘤、不育、出血性膀胱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免疫抑制、感染、stevens-Johnson综合征、肺间质纤维化等。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因此,对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患者来说,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及时治疗才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哦!

3脑膜炎后遗症能治好吗

  二、脑炎后遗症能治好吗

  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4脊髓蛛网膜炎如何诊断鉴别呢

  脊髓蛛网膜炎如何诊断鉴别呢?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蛛网膜增厚周围脊髓及脊神经根粘连的慢性炎症。以中年男性多见、慢性病程,可有复发、缓解、多于受凉、劳累后加重。临床上将脊髓蛛网膜炎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前者又分为囊肿型和单纯局部粘连型。

  1.诊断要点:

  (1)多为慢性病程,缓促进展。病程中常有波动,遇有外伤、病毒感染等病情加重。

  (2)可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内传导束受损的症状体征,双侧不对称。

  (3)腰穿压颈试验可行梗阻,脑脊液呈现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4)脊髓造影可见造影剂呈油滴样分布。

  (5)MRI有相应改变。

  (6)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2.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起病缓慢,有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脊髓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数正常,脊髓造影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需与囊肿型蛛网膜炎鉴别。

  (2)椎问盘突出:好发于中年人,有明显根痛及脊髓压迫症状,脑脊液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细胞数正常,脊校x线片及MRI检查有椎间盘突出相应改变。

  (3)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及脊朗蛛网膜炎均为慢性病程,有缓解与复发,尤其表现为脊髓损害的多发性硬化,需与后者鉴别。前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诱发电位可有异常。

5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统计,每年的2~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病人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所以必须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口、鼻和咽部,当他们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飞沫扩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进以后被感染,先在鼻咽部粘膜上生长、繁殖。如果病菌进入了血液,到达脑膜和脊髓膜,就会在那里引起发炎化脓。流脑的潜伏期1~7天,一般2~3天,起病初期常有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嗓子痛、打喷嚏、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容易误诊为感冒。不久,突然高烧、寒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皮肤有出血点或出现瘀斑等。如果治疗不及时,病人很快发生抽搐、昏迷,24小时内就会死亡。存活者,少部分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痴呆、瘫痪、语言障碍等。婴幼儿如果得了“流脑”,初期表现为不肯吃奶、哭闹不安、呕吐或嗜睡,继而身体发挺,两眼发直,并向上翻,囱门饱满,神情痴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