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心脏猝死有什么原因和治疗方法呢?下面将介绍关于心脏猝死的内容。
目录 1.心脏猝死是怎么引起的呢 2.心脏猝死的预防和保健 3.心性猝死综合征的检查 4.可导致猝死六种药物 5.警惕心脏病引发猝死发生 6.心脏猝死的临床表现
1心脏猝死是怎么引起的呢
1.按期体检: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按期进行体检。
2.戒烟: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3.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的负担。
4.平衡膳食: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玉米油等;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等;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物。此外,进餐不宜过饱。
5.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得到改善。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深。因此,要做好自我调整,让情绪平和。
7.生活规律:规律的生活起居包括定时起床、按时进餐、适量锻炼、定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8.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9.谨防感冒和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和便秘都可能成为心脏性猝死的诱因。
心脏病猝死的原因,常见心脏病的原因有哪些?相信大家看了以上讲解的内容以后,对常见心脏病的原因有哪些就有了一定的而了解了!希望以上讲解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或打进电话进行了解。
2心脏猝死的预防和保健
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4)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5)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3心性猝死综合征的检查
检 查 化 验
1、皮温测定
能精确测定皮温正常与降低交界处,从而推测栓塞发生部位。
2、超声波检查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能测定动脉血流情况,能更精确地作出栓塞的定位,而且可以提供供血不足基线,便于术前和术后比较,达到了解血管重建情况和监测血管返畅等。
3、动脉造影检查
造影是栓塞定位最正确方法,大多数病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多普勒超声就能做出诊断。仅在诊断上有疑问,或在取栓术后必须了解动脉是否通畅才进行动脉造影。
确定诊断后,相应作胸片、心电图、心脏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是否有心率不齐和新近心肌梗塞,达到进一步查明引起动脉栓塞的原因,以便及时处理和控制病因。
4可导致猝死六种药物
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甚至可引起病人突然死亡。因用药不当而导致病人突然死亡,称为药物性猝死。
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是包括50多种药的一个“家族”,常用的有青霉素钠(钾)、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无论哪种青霉素都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而猝死,甚至有的病人在作皮下试验时即因过敏而引起突然死亡。
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甙等洋地黄类药物
它们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但如果使用过量,则会诱发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氯丙嗪类药物
这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该类药物可引起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麻痹性肠梗阻和血栓栓塞性疾病,易引起猝死。
奎尼丁
心房颤动病人用本药治疗时如果使用不当,可诱发心房内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或心肌梗死而突然死亡。另外,静脉注射本品可引起血压剧降及呼吸抑制而猝死。
利多卡因
常被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室性心律失常,但若用量过大或静脉注射过快,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心跳骤停,严重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本药过度应用可引起异位室性心率,甚至招致心室颤动而猝死,故冠心病患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
5警惕心脏病引发猝死发生
1.呼吸
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2.脸色
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3.鼻子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4.皮肤
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5.耳朵
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6.头颈
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7.肩膀
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8.手脚
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9.下肢
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钳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警惕心脏病引发猝死发生!年轻人不能仗着年轻,就让自己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甚至不运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不仅应该重视日常自我保健,也应该定期健康查体,做到疾病的预防。
6心脏猝死的临床表现
虽然猝死例数随年龄而增加,因为冠心病人随年龄而发病多。但是按年龄百分比,猝死率在65死以下的年龄组中占50%以上,在65岁以上低于50%,说明中年是多发期。
猝死多发生于院外,事先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推广了动态心电图和监测病房后对发生当时的情况才有所了解。心电图记录证实猝死当时是发生了严重的心律紊乱。Pandis与 Morganroth(1982年)报道收集的72例猝死心电图,终末心律心快速性室律失常占绝大多数(90.3%)。其中室颤54例(75%),室速演变为室颤11例(15.3%),只有7例(9.7%)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静止、心室停搏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患者多无前驱症状,或仅有乏力、胸闷、心悸等不特异的感觉,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常见的诱因,半数以上发生在一般活动时候。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1周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室律失常及猝死,若能及时抢救生存,预后较好,再犯机率很低(2%)。一小部分急性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不规则,脉搏和血压不可测知。心电图记录开始心搏正常,随后心室活动减慢,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呈现心室自搏心律后心搏停止。此种心电-机械脱节发生于大面积梗死或心脏破裂。
动物实验制造冠脉缺血-再灌模型,在正常和缺血心肌交界处记到舒张期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振幅低而不规则,称为破裂的电位。程序刺激诱发室速及(或)室颤前,碎裂电位时间延长甚至占据了整个舒张期。用多电极标测缺血区,可以记到不完整的碎裂电位迂回往返的路线,证明缺血性室速及(或)室颤是折返的机制,是心肌电不稳定的结果。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急性心梗恢复两周后到半年之内也是不稳定的时期,再梗及猝死率8.9%, 7~30月4.4%,31~54月3.7%。另外有819例在急性期发生过短阵室速,住院后期病死率3~20%,两年病死率达25%。这阶段发生猝死抢救生存,以后再犯机会较大(图5-1)。
临床上也可以见到心电不稳定的现象。动态心电图示原发性室颤前,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或成串的室性搏动增多。用导管电极标测心室内膜,程序刺激诱发室速之前也能记到心内膜碎裂电位,在发生中心的碎裂电位也是延续大半个舒张期。)
心梗3年内病死率在各种室早组的情况:复合室早组病死率高,简单室早与无室早组的死亡情况相同,说明简单室早对预后的影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