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平时可能多少都有一些缺铁性贫血的现象,因为女性的身体本来就是属阴,再加上平时生活不节制的话可能就会引起这种症状,所以你平时一定要补充身体中的营养,这样才能够让你有效地避免缺铁性贫血,而且还能够帮助你调理子宫和卵巢,对女性的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中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步骤 2.中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3.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4.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5.缺铁性贫血症状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步骤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或异食癖。②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钩虫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⑵ 临床症状:一般有疲乏,烦燥,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部分病人有厌食、胃灼热、胀气、恶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二、体检发现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三、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四、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增加。

  慢性炎症性贫血: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与铁蛋白增多,总铁结合力降低。

2中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人参桂圆阿胶膏

  塬料:阿胶150g,黄酒350ml,人参液或人参粉适量,桂圆适量,冰糖适量

  方法:将阿胶浸泡至海绵状,可加入少量水调和,再将人参液或人参粉加入调匀,最后再放入桂圆。蒸煮时放入适量冰糖,一个小时以后即可。

  作用:桂圆补气为主,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改善气血不足;人参是着名的补品,加强血液循环抗衰老。人参桂圆膏做成以后冷却会成为冻状,将其放入冰箱,每天早晚各吃一到两勺,长期服用,就会大大改善气血,并解决手脚冰凉等症。

  2、大枣黄豆粥

  塬料:黄豆50g,大枣10个,粳米200g

  方法:将黄豆浸泡4-8小时,大枣用温水洗净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熬煮,水开后放入黄豆熬煮40分钟;再加入大枣另熬40分钟即可。

  作用:大枣补血养气,黄豆养血益气,大枣黄豆粥不仅能帮助女性调理血气,更能排毒养颜,令肌肤润泽,乌黑须发。由于黄豆本有促进女性雌激素分泌的功效,经常食用大枣黄豆粥会使女性血气充沛、青春常驻。

3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摄入不足: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青少年和生育年龄的妇女由于生长快、维持血容量及循环血红蛋白量,死亡红细胞释放的铁相对不足,容易出现相对铁的不足。这些人对食物铁具有较突出的依赖性,因此有偏食习惯者更容易出现铁的摄人不足。

  (2)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铁的吸收减少。

  (3)慢性失血:尤以消化道失血及月经过多为常见,是成年男性和绝经期前妇女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溃疡病、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食管裂孔疝、胃炎、胃癌、肠癌、痔疮、钩虫病、慢性咯血及子宫肌瘤等,均可导致缺铁。

  (4)妊娠和哺乳:妊娠时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胎儿发育需要及分娩时失血等原因,缺铁几乎不可避免。(5)血管内溶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心瓣膜修补术等,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铁随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从尿中排出,容易缺铁。

4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5缺铁性贫血症状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程度及其发生速度,急性失血由病迅速,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慢性贫血由于发病缓慢,人体通过调节能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症状。

  1、症状

  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不适,在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可促发心绞痛,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特殊表现 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或Paterson-Kelly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能与环境及基因有关,吞咽困难是由于在下咽部和食管交界处有黏膜网形成,偶可围绕管腔形成袖口样的结构,束缚着食管的开口,常需要手术破除这些网或扩张狭窄,单靠铁剂的补充无济于事。

  非贫血症状 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也可能是缺铁的原因,其发生的机制不清楚,患者常控制不住地仅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铁剂治疗后可消失。

  2、体征

  久病者可有指甲皱缩,不光滑,反甲,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心动过速,心脏强烈搏动,心尖部或肺动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出现严重贫血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浮肿,约10%缺铁性贫血患者脾脏轻度肿大,其原因不清楚,患者脾内未发现特殊的病理改变,在缺铁纠正后可消失,少数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