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是现在医疗科技中一项比较成功的,同时对于这个技术来说救活了很多的患者。同时还是在不断的完善中,心脏移植的发展也是比较漫长的,很多的人可能感兴趣。但是却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就了解下心脏移植的发展史是怎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希望大家都能够对这一点有所收获。
目录 1.心脏移植状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心脏移植的发展史是怎样 3.心脏移植病人也能进行剧烈运动 4.心脏移植的突破显示出前景 5.心脏移植术浅谈
1心脏移植状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专家指出心脏移植适应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器:
1、终末期心力衰竭伴或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经系统完善的内科治疗或常规外科手术均无法使其治愈,预测寿命
2、其他脏器(肝、肾、肺等)无不可逆性损伤。
3、患者及其家属能理解与积极配合移植手术治疗。
4、适合心脏移植的常见病症: ①晚期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与限制型心肌病,以及慢性克山病等; ②无法用搭桥手术或激光心肌打孔治疗的严重冠心病; ③无法用纠治手术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 ④无法用换瓣手术治疗的终末期多瓣膜病者; ⑤其他难以手术治疗的心脏外伤、心脏肿瘤等; ⑥心脏移植后移植心脏广泛性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等。
2心脏移植的发展史是怎样
1967年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成功以来,心脏移植效果已有了显着提高。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千人接受心脏移植手术。至1999年4月为止,全球已经有304个医疗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48841例,心脏移植后总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4%、71.9%、65.2%和45.8%。心脏移植已成为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1967年12月,南非开普敦barnar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1例人的原位心脏移植,虽然移植后患者因肺部感染仅存活了18天,但这次手术的成功却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于心脏移植的重视。他的第2例心脏移植患者存活了20个月。在世界上第1例心脏移植术后几周,经充分准备的shumway和他的同事们也完成了他们的第1例心脏移植手术,尽管如此,其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因为移植后器官的排斥和供体、受体选择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使心脏移植工作的发展停滞不前。
直到1981年,由斯坦福大学开始将环孢素(cyelosporme)应用于临床,
1982年开始应用于明尼苏达大学
1984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脏移植,从此心脏移植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500人接受心脏移植,全球至今大约完成5万例左右的心脏移植。在亚洲首例临床心脏移植1968年由和田寿郎完成,但由于传统文化及宗教的影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直到1987年心脏移植数量才有所增加
1987年7月17日至1996年12月整个亚洲完成心脏移植数量为380例,其中台湾完成了178例,泰国完成了95例,韩国1992年至1996年共完成65例,新加坡和印度分别完成了12例。
我国心脏移植手术起步较晚,第1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于1978年由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等医师完成,患者活存了109天,在我国心脏移植上开创了先河,近年来我国心脏移植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关于心脏移植的发展史是怎样也通过上文的介绍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如果用到这个手术的话也能更好的更安心的去做这个手术。每个技术都是有着独特的发展史,并不是很容易就运用到患者身体上的,不论怎样身体健康是第一位。
3心脏移植病人也能进行剧烈运动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剧烈运动对心脏移植患者而言似乎是安全、有益的。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为十六名进行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一年以上的患者,目前他们的情况十分稳定。在12周内,一些患者继续接受推荐的中等强度的运动,而其他人则进行高强度运动,其中包括在几分钟的运动内达到最大的心率。
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的运动可能是安全的,并且与适度锻炼相比,更能有效地帮助这些患者提高运动能力。高强度锻炼也更有利于降低血压。
进行高强度锻炼的患者,需要的最大氧气吸入量可能会增加17%,相比之下,进行适度运动的患者最大吸氧量会增加10%。
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患者的收缩压(血压的最高读数)显著降低了,但进行适度运动的患者的收缩压却保持不变。进行高强度运动组的参与者峰值心率上升了,但那些进行适度强度运动组的参与者却没有这种变化。这两组参与者的心率复苏速度也有所改善。该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移植杂志》上。
“如今,被赋予了新的心脏的患者,容易出现身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增加了,并且整体寿命延长了;然而,由于心脏移植后出现的药物排斥和因为心率调节受损等副作用,大多数病人的身体机能会继续受到限制,并且与一般人相比,生活质量会降低。”研究负责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克里斯蒂安·达尔在杂志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受损心率反应被认为会阻碍患者进行更高的高强度的运动,但这项新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稳定心脏移植受者从这种类型的运动中获得的益处多于进行适度运动的患者。重要的是,这种锻炼也是安全的,深受患者好评。”达尔说道。但是,在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开始任何类型的新运动前,一定要征得医生的批准。
4心脏移植的突破显示出前景
澳大利亚医生说他们取得了一个可以拯救更多需要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突破。
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外科医生说他们发现了如何使用停止跳动的心脏来进行移植手术,而不是依靠来自脑死亡捐赠者的仍跳动中的心脏。
该团队说这个技术代表了器官捐献的一个变革。
来自圣文森特医院和张任谦心脏研究所的团队说技术的关键是花费了12年时间优化出来的保存溶液。这个溶液减少了心脏停止跳动时对心脏的损害量,使其在重新跳动时弹力更足。
心脏学家彼得·麦唐纳(MD)说研究者发明了在所谓的“盒子里的心脏”机器中使心脏再跳动的技术。
“我们在放进机器之前去除供体的血液。然后将心脏取出,将其连接到机器,提高其温度,而在我们提高其温度的时候,心脏就开始跳动了。”他说。
“一个神奇的事情”
第一例经历了这个手术的患者是Michelle Gribilas,57岁,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两个月前进行了手术。她说她感觉自己现在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第二例患者是43岁的Jan Damen,同样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在2周前进行了这个手术。“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手术是很疯狂的事情,”他告诉记者说,“但是它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据报道第三例患者于上周三用相同的技术进行了手术。
澳大利亚研究团队说,这项技术使可以用于移植的心脏来源大大增加。
仍需更多供体
在一份陈述中,英国心脏基金会的资深心脏护士莫林·塔尔伯特说:“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明,有希望增加将来供与心脏移植的供体数量。”
“看见从心脏移植手术中恢复得极好的患者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如果不是这项发明,他们也许还在等待一个供体心脏。”
她说,登记的供体数目仍需要增加。
5心脏移植术浅谈
1967年, Barnard成功实施了人类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在70年代,受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等问题困扰,心脏移植发展进入低潮阶段。随着80年代新型抗排斥反应药物的推出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心脏移植技术得以大幅进展。
心脏移植术分为原位和异位心脏移植。前者先切除病变心脏,再在原位植入供心。后者是指保留患者自身病变心脏,在身体其他部位将供心与之并列连接。异位心脏移植术过程复杂、并发症较多、应用较少。
目前认为,经完善内科保守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均无法治愈的各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其他重要脏器,尤其是肺脏无不可逆性病变或影响长期生存因素的精神状态稳定者可成为心脏移植受体。供体选择标准一般需符合以下条件:ABO血型相配且T淋巴细胞交叉配型阴性;无心脏病史;无恶性肿瘤与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与肝炎抗原血清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体重与受体相差小于20%等。
心脏移植后最严重的后果是排斥反应。同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心内膜活检是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淋巴细胞抗体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为最大限度抑制各免疫机制,发挥免疫抑制剂作用,多需联合用药。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增加心脏射血、改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全因死亡率。
★ 左室辅助装置(LVAD)可减轻左心室负荷、改善症状。
★ 随着强有效免疫抑制剂问世与移植技术的改善,心脏移植治疗将逐步完善。
由于下列因素导致的心脏功能衰竭,适用心脏移植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原发性心肌病
*心脏瓣膜疾病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病人合并有下列疾病时,禁忌行心脏移植术:
*肾、肺、肝脏疾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
心脏位于胸腔,把血液从肺部泵到全身。
正常心脏 原发性心脏病导致心脏扩大
心脏移植术在美国是第三位最普遍的器官移植手术(第一、二位分别是角膜移植术和肾移植术),每年在美国有超过1500的病人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健康的心脏来源于器官捐赠者脑死亡后。取出的心脏用特殊的盐溶液保存。
病人全身麻醉后,医生在病人胸部胸骨正中作手术切口。中断心脏的血液供应,病人的血液通过人工管道被输送到心肺旁路装置,这装置暂时代替病人的心肺功能,维持病人血液的正常氧化和循环。
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心脏被取出,捐赠者的心脏被重新缝合到病人胸腔内。
供体心脏缝合到病人胸腔内
心脏移植手术可延长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的生命。大约80%的病人术后可存活2年。与其它器官移植手术一样,心脏移植手术的最大问题是移植排斥反应。如果移植排斥反应得到控制,病人的存活可达10年以上。术后病人需不定期地服用免疫抑制剂,当病人感觉身体情况好转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但必需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