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黑色素瘤是什么

  多发性黑色素瘤是什么?多发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恶性黑色素瘤的外敷疗法 2.多发性黑色素瘤是什么 3.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检查 4.预防黑色素瘤的方法都有哪几种 5.黑色素瘤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恶性黑色素瘤的外敷疗法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和治疗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恶性黑色素瘤的外敷疗法:

  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3、金花散 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5、水蛭30g,大黄10g,青黛5g,共研细末,以香油60g、黄蜡15g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6、五虎丹

  水银、白矾、青矾、牙硝、食盐各180g,煤油丹并将结晶研成极细粉末。或将药粉直接撒敷于肿瘤上,或以米饭赋形搓成钉剂,敷巾于病灶上,或插入病灶中。待肿块坏死脱落后,改撒红升丹,隔日换药一次,直至收口为止。

  7、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没药,共研成细粉,并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肿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上药粉0.3~0.6,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8、蟾酥软膏

  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40g磺胺软膏,共调均匀,以适量敷肿块处。一般用药3天后癌瘤开始坏死脱落,药18天左右,创面可基本愈合。

2多发性黑色素瘤是什么

  多发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对早期未转移的损害应手术切除,应根据深度确定切除皮损周边正常皮肤的范围,如果是指(趾)恶性黑素瘤,可采用截指(趾)术。应切除受累淋巴结,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有一定疗效。对于发生广泛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生物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前景。

  依赖于诊断时的分期。局部、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黑素瘤预后较好。I/II期女性存活率高于男性,躯干、头颈部原发黑色素瘤比四肢的差,高龄与黑色素瘤存活率成反比,III期黑色素瘤具有明显不同的预后: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数量多提示预后差,IV期黑色素瘤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远处转移的位置,内脏转移比非内脏(皮肤及远端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3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检查

  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的有效手段是活组织检查,目前一般主张小病灶者全部切除并活检,大病灶力争全部切除,并作植皮术。如全部切除确有困难,可作部分切除。诊断一经证实,则在活检过的区域尽快作广泛切除。有经验与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作冷冻切片,对快速诊断有帮助。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条件通常有:

  1、瘤细胞的间变可异型性,主要是核增大而深染,细胞形态大小不一;

  2、交界活性 表皮真皮交界处瘤细胞不典型增生,细胞分散不成巢,或巢与巢融合,表皮突之间的基底层有不典型黑色素细胞连续增生;

  3、不典型瘤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真皮;

  4、除spitz痣外,所有的痣细胞瘤在真皮内部都无核分裂相,如有,常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征象;

  5、瘤细胞散布表皮全层;

  6、细胞不成熟,即从真皮层到深层瘤细胞无逐渐变小变长现象;

  7、间质反应 在皮内痣的深层可见较多致密的网状纤维包围单个分散的痣细胞,而恶性病变的间质反应较轻;

  8、黑色素形成增加;

  9、真皮带状炎症浸润;

  10、表面溃疡形成。

  在以上各项诊断条件中,1~5项更为重要,而后5项可作为参考条件。

4预防黑色素瘤的方法都有哪几种

  1、黑色素瘤虽然与饮食因素关系不大,但若不注意饮食的话,会导致黑色素瘤不断加重。黑色素瘤的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饮食,便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及每天喝一些蜂蜜。

  2、黑色素瘤的预防要注意长期受到紫外线辐射。在临床上,紫外线辐射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之一,紫外线对DNA的损害是很敏感的,并且可以导致全身免疫力下降,许多资料支持日照、紫外线的致病效应也有人认为日照致恶黑的论据不足,提出日光循环因子假说,认为日光照射使机体产生一种因子,伴随血液循环到其它部位,刺激黑素细胞产生恶变。

  3、对原有色素痣要注意防护或者及时进行科学处理也是怎么预防黑色素瘤中必须要重视的。交界痣和混合痣中的交界成分可以恶变成黑瘤是众所周知的。交界痣主要是婴幼或儿童皮肤色素痣的表现型,青春期以前绝少恶变,青春期后大多交界痣都已转变成皮内痣,仅手掌、足底、阴囊、阴唇等少数部位在成人仍保持交界痣特性。因此这些痣潜在恶变的可能性最大。

  4、不宜用腐蚀药物或彻底的冷冻等方法刺激黑痣,一次冷冻不掉而反复数次,是有危险性的,因为黑痣常因外伤刺激而发生恶变,据报道,是有人因一次冷冻不彻底而发生恶变的,约有30%~50%的恶性黑色素瘤与外界刺激有关,如果因美容的需要,应将痣一次性切除,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冷冻结合切除,力求一次完成,切忌分次切除,切除的标本应送病理检查。

  5、对发生在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如儿童大毛痣在腰部,常受腰带的摩擦和挤压,应尽早全部切除,若一次全部切除有困难时,未恶变前可在大毛痣中部尽量切除主要部分,两侧缝合,等侍周围皮肤拉松后,再切除其余部分,直到全部切除黑痣为止,以防恶变,每次切除的标本必须送病理检查,若有恶变,应全部切除,行植皮术。

5黑色素瘤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袭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1)表浅扩散型恶性黑瘤由Paget样原位恶黑发展而来。此时在原有稍隆起的斑片基础上。该型黑瘤较雀斑型发展快,经过一段辐射生长期后即转入垂直生长期。其5年存活率约70%。

  (2)雀斑型黑瘤:由恶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性生长而来,故常见于老年,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约占头颈部黑瘤的50%。病变大体上呈圆形,直径通常在3~6cm或更大,轮廓不规则,扁平状。颜色可由浅棕色至黑色,或黑色病变中夹杂有灰白色或淡蓝色区域。该型黑瘤,初期呈辐射性生长,最终才进入垂直生长期,有些根本不进入垂直生长期。故较晚发生转移,转移多倾向于局部淋巴结。其5年 存活率可达80%~90%。

  2、原位性恶性黑色素瘤

  又称表皮内恶黑,指恶黑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处于原位阶段。

  (1)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长时间较短,很快发生侵袭性生长。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

  (2)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又称Paget样原位恶黑。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非暴露部位。损害较恶性雀斑样痣为小,直 径很少超过2.5cm,常误诊为痣细胞痣。通常皮损稍隆起,外形不规则或边缘呈锯齿状。有的部分呈弧形。其特点是色调多变而不一致,黄褐色、褐色、黑色,同时混有灰白。如发生侵袭性生长时,其速度较恶性雀斑样痣迅速得多,往往在1~2年即出现浸润、结节、溃疡或出血。

  3、特殊类型的黑色素瘤

  1毛痣中的恶性黑瘤:30%~40%的儿童黑瘤源于巨毛痣。表现为巨毛痣中出现结节和溃疡,并有颜色改变。因此,对先天性巨毛痣应密切观察或做预防性切除。

  2维增生性黑瘤:好发于头颈部,呈结节状生长,约2/3病例无色素沉着。其特征是,少数黑瘤细胞位于大量的纤维组织之中,预后较差。

  3发病灶不明的黑瘤:该型黑瘤找不到原发病灶,黑瘤仅在区域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被发现。其预后与原发灶明确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无显著差别。

  4端雀斑样痣型黑瘤: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临床上类似于雀斑样痣型黑瘤,但侵袭性更强。以黑人和东方人较为常见。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5色素性黑瘤:较为少见,在Giuliano等(1982)报道的2881例黑瘤中约占1.8%。病变通常呈结节状,缺乏色素,常被延误诊断,预后较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