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训练法是什么?

  口吃的治疗并没有所谓的“速成方法”。然而,通过持之以恒的言语治疗干预和积极的家庭训练,口吃者可以显著地改善说话时的流畅度和连贯性。那么口吃如何纠正呢?口吃训练法是什么?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口吃的检查注意事项 2.口吃训练法是什么? 3.儿童口吃的原因  4.口吃如何纠正呢? 5.应该怎么预防幼儿口吃呢

1口吃的检查注意事项

  一 、神经系统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

  1.检查前几天要按时作息,不要太过劳累,不喝酒,不吃辛辣等有刺激性的物质。

  2.在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有异常的患者去医院检查时要有家属陪同,家属在检查前要安抚好患者的情绪,避免其过于激动以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

  检查时要求:

  1.环境需安静,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感觉功能的检查中病人应闭目,以使病人注意力集中。

  2.一次检查不宜过久,否则病人疲劳,结果不准。

  3.由于各种感受器在全身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布,同一强度的刺激,在不同部位感受的灵敏度也就不同,故应注意对称部位的对比。为此先刺激健侧,以其感觉为标准再刺激患侧。

  4.刺激的强度,一般稍超过正常的应激阂即可,不宜过强。力求对称部位刺激强度相等。为了确定感觉障碍的程度,可用不同强度检查患区。

  二、颅脑CT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扫描前4小时禁食。等待检查时若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腹部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的药物, 不做胃肠造影。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照片等。

  检查时要求:

  1.胸腹腔扫描可能要求病人摒气,检查过程中应主动配合医生。

  2.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

  3.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

2口吃训练法是什么?

  1.首先要到达身心放松。有些孩子在口吃时会同时伴有耸肩和脖颈紧张的情况。提示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要放松后背、肩膀和手臂。这个步骤可以通过一些肢体的伸展练习完成,如伸展手臂,拉伸头颈部等。

  2.调整呼吸,配合使用气笛套装和持续性呼吸管,提高孩子控制和运用气息的能力。学习腹式呼吸的方法(即丹田呼吸法),让孩子躺在地上,用鼻子吸气8-12秒,这个时候让孩子把手放在肚子上,让他感受到吸气时腹部会向外凸。然后用嘴巴呼气10-16秒,这个时候要感受到腹部向内收。

  3.提高口肌协调性。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需要口腔各部位包括下颚骨、唇、舌的协调运作才能做到发音清晰流畅。任何一个部位能力较弱都会导致音节转换受阻或发音不清晰。此时可以在言语治疗评估师的建议下使用对应型号的口肌工具进行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下颚骨分级调控能力,唇力、舌灵活性和定位能力。

  4.通过连贯发声训练、打拍子(节奏训练),调节表达中的语音语速,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如打一下拍子说一个字,这里并不是让孩子故意说得慢,而是让孩子自我控制说话的速度,并尝试每个字只说1次。而连贯发声法是让孩子学会“拖长”每个音节,让音节之间变得连贯。

  5.可以利用故事书等进行朗诵的练习,或让孩子听完故事后复述故事情节。一开始家长可以选用简单一些的故事,利用打印出来的图卡进行提示,通过问句引导孩子讲故事,先从短句开始,慢慢扩展为长句、复句和段落。再转换为不看卡片让孩子独立讲述一个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加强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输出能力。这个阶段需要反复强化和巩固,建立孩子的表达自信。

  END

3儿童口吃的原因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躯体因素: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3、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

  当幼儿听了可怕的故事、看了可怕的影片而受到惊吓,或是由于家庭不和睦、家长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态度粗暴导致孩子精神紧张、压抑都会致使孩子产生口吃。另外,成人不能正确对待幼儿学语阶段的不流畅现象,便会使幼儿说话过分紧张,更加张口结舌。

  4、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小孩子喜欢模仿,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口吃感到有意思而加以模仿,从而感染上口吃。

  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4口吃如何纠正呢?

  孩子口吃如何纠正

  口吃 2000-12-14 我要评论 我要提问 进入育儿论坛

  口吃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2岁半至4岁最多。

  要想纠正口吃,先应该知道为什么会口吃,因为知道了原因,就不会太紧张了。

  1、两岁多的孩子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在"找合适词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的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耽心。

  2、积极的词语表达不了他想说的内容,他要在脑子里"找"合适的词语,因而说话不流畅。

  3、情绪紧张(受了强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在"追问"什么事的时候,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说出来的话就有断续现象,也就是一种口吃。

  4、模仿、逗乐、形成了不良习惯。

  5、由于你不愿听到孩子讲出"结巴的话"(过去讲的话是流畅的),就很注意听他讲话,纠正他的发音,反而给孩子多听"结巴的话"的机会,说得也就更多了。

  6、两三岁儿童发生口吃现象与心理障碍没有直接关系,请放心,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才口吃的。

  有了口吃怎么办呢?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以平常心对待,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语气、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

  2、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有他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的口吃,不要模仿他的口吃,否则会更坏。

  4、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5、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结结巴巴的开始说话后, 对他说:"来呀,让我们唱那首歌!"并开始和孩子一起唱(母亲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随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温和地问他:"你刚才想要说什么?"这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发生口吃,会流利地说出话来。内藤博士还说,这种方法曾对许多孩子作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6、当孩子有一点改进时,就大大表扬,这可增加他说正常话的信心。


5应该怎么预防幼儿口吃呢

  1、言语训练:

  言语训练是矫治口吃的重要方法,例如改变口吃习惯急、快、猛、重的说话方式,运用放慢语速、诱导发音、轻柔发音、运用气流以及形成说话的节律和韵律等发音技术。

  2、父母的教育方式:

  专家表示,在幼儿语言发育期间应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不能急躁,更不能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儿童,耐心和激励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儿童口吃的发生。

  3、生物反馈训练:

  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渐进性放松疗法或生物反馈情训练,通过全身肌肉及其他生物指标的调节,以达到全身放松逐渐消除紧张绪的目的。

  4、消除心理障碍:

  对于口吃患儿要做好树立信心、消除精神紧张和家长引导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