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在临产前的注意事项

  临产指产妇已进入产程。主要标志为:有规律并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用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孕妇对分娩有程度不同的恐惧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孕妇临产前的饮食和睡眠,还会妨碍全身的应激能力,使身体不能很快地进入待产的“最佳状态”。事实上,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只要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安全性非常高。那么准妈妈在临产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临产前如何避免难产 2.准妈妈在临产前的注意事项 3.分娩患者的早期临产症状 4.临产前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5.临产前产妇应该排清大小便

1临产前如何避免难产

  一、均衡营养,避免进食太多造成胎儿肥胖

  胎儿太大,是现在导致难产的最主要原因。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家里都很宝贝。于是拼命给孕妇补充营养,导致孕妇胖胎儿也胖,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专家指出,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的合理范围内。如果婴儿头部太大(BPD超过10公分),生产将很困难,一旦 BPD超过10.5公分,顺产将不可能。所以,在孕期只要能均衡营养,保障胎儿发育所需的养份就够了。

  二、定期产检,降低或消除母体和胎儿导致的难产因素

  产检的作用一方面检查母体是否有有关疾病,另一方面检查胎儿是否发育正常,能有效对整个孕期进行监测,所以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胎位不正是导致难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产检能早期发现,孕妇只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调整胎位,一般能在分娩时正常。如果孕期不做产检,临产了才知道胎位不正,对分娩的顺利进行以及母体胎儿的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孕妇应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注重锻炼,助力分娩

  有些孕妇本身不爱运动,或者在孕期为了胎儿安全尽量不运动,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专家提醒广大的孕妈咪们,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在孕期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分娩是一项相当耗费精力和体力的运动,孕妈咪们应该为了顺利分娩积蓄能量。

  有些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没有足够好的体力来维持,导致分娩时间过长,从而造成胎儿缺氧。所以,在孕期准妈妈们还是多运动运动,加强自己的心肺功能及各方面的身体状况,为顺利生产打好基础。

  以上,是为新妈妈们介绍的,新妈妈们该如何去避免难产,通过详细的看上面的介绍,新妈妈们应该清楚自己在临产前到底该怎样去避免难产。

2准妈妈在临产前的注意事项

  (1)孕妇临产前应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分娩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多数产妇都能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只有少粉人会发生难产的现象。现代临床医学经验总结认为,孕妇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产程的进展。如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的情绪会使子宫收缩不协调或子宫颈口迟迟不扩张,由此延长产程。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孕妇临产的衣食住行,还会妨碍全身应激能力,使身体不能很快地进入待产的“最佳状态”,因而会影响正常分娩。针对这种现象,应加强临产孕妇,尤其是高危临产孕妇的心理护理工作。所以,在临产之前,孕妇对分娩的过程和影响顺利分娩的各种因素应有一定的认识,在心理上和思想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经过产前检查未发现什么毛病的孕妇,更应该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一方面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高高兴兴地迎接分娩日子的到来,可通过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观赏一些美丽的风景画,观看一些可爱的东西,尽量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排除一切精神干扰;另一方面临产孕妇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坦然地面对分娩的考验。

  (2)孕妇在临产前应该做好身体卫生。临近分娩的日子,孕妇身体也在逐天地发生变化,出现怕热、出汗多等现象,有些孕妇在临产前会出现血液或羊水污染的情况。为了预防交叉感染,保持身体的清洁,孕妇应坚持做到每天洗澡,必须采用淋浴,不可用浴盆方式洗澡,以防感染真菌、滴虫或其他致病菌。此外,勤换洗衣服、保持全身卫生,尤其是保持外阴清洁。

  (3)孕妇在临产前预先准备卫生用品。一方面在临产前孕妇可能会出现见红、破水等情况;另一方面产后也会有恶露。因此,在临产之前应预先准备几包消毒的卫生纸和一定数量的消毒草纸垫床,以避免发生手脚忙乱的情况。

  (4)孕妇临产前应广泛阅读产科方面书籍。不少孕妇由于缺乏分娩方面的生理知识,对分娩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为了迎接分娩,临产孕妇应认真阅读孕妇课程及产前、产后等方面的科普读物。此外,还可主动地向产科医生了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些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临产孕妇的思想认识,消除那些对分娩不利的恐惧心理,科学地掌握分娩时的一些技巧,以此鼓励自己,建立顺产的自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体力应付分娩时的消耗,从而确保分娩顺利进行。

  (5)孕妇在临产前不要独自外出。越是临近分娩的日子,孕妇应越加小心,为了提高产力,除了保证充足的营养外,还应放松心情,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劳累。此外,临产的孕妇不宜独自外出,在外出时最好由家人陪伴,尤其应避免长时间独自外出,以防突然临产。

  (6)孕妇在临产前及及早准备好入院所需证件。临近分娩时,孕妇应及早准备好入院所需证件,如身份证、准生证、本人日常病历、孕期保健手册、献血证等证件。这样可以避免临产时延误时间,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7)孕妇在临产前应进行适度的活动。临近分娩的日子里,孕妇应进行适度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柔软性,为分娩作准备;另一方面有助于消化,为分娩宫缩提供能源,有利于产程的进展。

  (8)孕妇在临产前必须吃饱喝足。生产时,孕妇的子宫和腹肌的收缩运动需要食物供给热能,会出汗、消耗体液,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因此,在分娩前几天,孕妇一定要吃好、休息好,养精蓄锐。在临产前,孕妇宜选择食用猪肉、白面、大米、红糖、禽肉、鸡蛋,以及含糖较多的水果,如西瓜、蜜桃、梨、荔枝等食物,有利于孕妇分娩。

3分娩患者的早期临产症状

  分娩患者的早期临产症状:

  规律性的宫缩: 规律性的宫缩是临产最重要的标志。假宫缩时有时无,持续时间也较短,是在为真正的分娩做准备。而规律性的宫缩发生后,致使宫颈口持续不断的开大,预示着即将分娩。

  破水:临近分娩,包绕在胎儿周围的羊膜囊破裂而使囊内的羊水从阴道流出。

  破水的特征为:流出的羊水无色透明,可能含有胎脂等漂浮物。感觉到热的液体从阴道流出。孕妇无意识,不能像控制尿液一样控制羊水流出。胃部的压迫感消失妊娠中随着胎儿的成长而变大的子宫的子宫底,在妊娠35~36周时最高,以后渐渐地降下来。这是因为随着分娩的临近,子宫口和产道变软,胎头下降到了骨盆里。由于一直压迫胃部和胸部的子宫下降,胃部的不舒畅感消除,消化不良、胃口难受等现象消失,所以吃饭也吃得痛快了,呼吸也舒畅了。

4临产前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临产前白带增多可能是患有了宫颈炎,有时甚至是惟一的症状。宫颈炎、宫颈糜烂治疗前应由医生明确诊断,以排除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1、宫颈糜烂时白带一般色黄,质粘如脓涕,多无味;

  2、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为稀脓样,临产前白带增多,色黄,有泡沫,或如米泔水样,色灰白,白带味臭;

  3、患霉菌性阴道炎时,临产前白带增多,白带色黄或白,多数质地粘稠,有时也可质地稀薄,典型的白带呈豆腐渣样或乳凝块状;

  所以孕妇应该警惕临产前白带增多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1.临产前注意事项:一般在预产期准时生产的只有10分之一,基本上多会在预产期前1周后2周生产,这些均属正常。新的研究表明,妊娠期最好不要超过41周,因为41周后胎盘开始老化,供血、供氧及营养不足,功能减退。通常在月经周期正常的情况下,41周后如果还未出现生产症状应想办法行催产或剖宫产术。

  2.临产表现:呈有规律的宫缩,有些感到腰酸,有些感到下腹疼,这种痛是能忍受的。开始疼痛为10分钟一次,2到3小时后为5分钟一次,当疼痛间隔越来越短大致在2分钟左右疼痛一次则说明快要生产了。临产前宫颈管消失,颈管怀孕时长3公分左右,临产前2周颈管逐渐缩短1.5到1公分,最后拉平消失。宫口开到10公分大约需10到12小时。中间以3公分为界线,3公分以前是2小时开一公分,从没开到开共需6小时,到3公分以后是活跃期,每小时大约开1.5公分。3公分到10公分需要4小时。一般3公分前痛能忍受,3公分后疼痛加重,到宫口开全就有解大便的感觉,开全以后可以摒气(医生通过肛诊确认子宫开全,宫缩时可以用力摒气)

  出现了临产前白带增多的情况,孕妇一定不要着急,因为越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沉住气。这样的话才能避免别的问题出现,同时可以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一下。确认下自己身体的状况。这样的话也是相当于服了一颗定心丸,同时更好预防疾病的发生。

5临产前产妇应该排清大小便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产妇由于临产经验不足,加上临产前准备工作的粗心大意,忽略了许多细节,如出现憋着大小便上产床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对安全分娩是十分不利的。

  在临产前,产妇排尽大便有利于宫口的扩大,使胎儿顺利地降生,促进产程顺利进展。相反,若产妇未排尽大便,因腹压增加,可导致产妇不由自主地将大便溢出,污染了外阴,增加了产道细菌感染的概率,易埋下损害身体健康的隐患。

  此外,在产程进展的过程中,产妇还要注意排尿,保持每2~4小时排尿1次,以避免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和胎儿先露部下降。但需要提醒产妇们的是,千万不能自行下床排便,而且还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果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经过检查后,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导尿措施,将尿液排出,有利于子宫的收缩;二是如果产妇宫缩时有大便感,应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去大便,但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宫颈水肿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