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那么尿蛋白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2.尿蛋白高是怎么治疗 3.尿蛋白的检查 4.慢性尿道炎尿蛋白的治疗方法 5.怎么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

1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3.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常见的如:(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肾炎 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②肾病综合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③肾功能不全 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狼疮性肾炎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②紫癜性肾炎 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③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④痛风性肾病 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⑤高血压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 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遗传性肾病 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 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定量>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2尿蛋白高是怎么治疗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尿蛋白的护理怎么做?这就需要结合病人处于的病情阶段来定。肾病尿蛋白高的病人,依据肾脏内残存肾固有细胞的多少,明确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蛋白尿,延缓病情进展。有效治疗尿蛋白高,控制肾病病情进展,必须从尿蛋白高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首先: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尿蛋白出现异常值时治疗的基本在于饮食疗法。一般,诊断为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道感染症、肾炎、肾病变时,必须保持平静,服用医生所指示的药物。诊断为肾炎、肾病变时,必须接受肾机能检查。尿蛋白高怎么治疗?其检查结果不良时,就要限制运动,并实施饮食疗法。肾障碍的治疗基本在于饮食疗法。

  由此可见,尿蛋白良好饮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遵循医嘱,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控制一日内食盐与蛋白质的摄取量。当前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如果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的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是其他疾病。尿蛋白根本治疗方法,尿蛋白异常:尿蛋白2、尿蛋白3个加号。中西医结合方法是在肾脏细胞的坏死导致尿毒症的理论下,其目的是从各个相关环节阻断肾脏固有细胞坏死的进程,切断肾病及尿毒症的进展,恢复可逆的肾功能单位,使新的肾脏细胞再生达到治疗肾病、治疗尿毒症的目的。在肾病早期依靠西药来加强“抗炎、抗凝”作用;在后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即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以后的进程中,主要发挥强大降解作用,来恢复肾功能。

3尿蛋白的检查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

  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的检查方法有定性检查与定量检查二种。定性检查是在尿液中放进试药或试纸,依其变色的程度来检查是否出现蛋白尿,定量检查则是调查一日份尿液中所含的蛋白量。从这些检查能了解肾机能是否有障碍。尿蛋白定性试验常通过半定量方式或加号方式检测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质的多少,其结果可用阴性、微量、1-4个加号表示,也可用数值表示,加号越多或数值越高则尿蛋白越多。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则应进一步进行尿蛋白定量试验。

4慢性尿道炎尿蛋白的治疗方法

  慢性尿道炎尿蛋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现在有很多人得了这种疾病,这种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那么,患上这种病以后应该怎么治疗呢?相信大家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慢性尿道炎尿蛋白的治疗方法。

  治疗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

  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想问,尿蛋白大量丢失的病人康复困难吗?

  肾病专家分析,蛋白丢失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是不成正比的。肾小球病变轻的患者,尿蛋白不一定少,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相反,一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其病理损害严重,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能只有几克。所以治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类型、损害的情况及肾功能情况。

  另外,也要看病人能否与医生合作,是否注意防止复发诱因的出现(如感冒、劳累、腹泻等),是否能坚持治疗,是否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饮食

  肾炎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一般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认为肾炎病人不能吃含蛋白质的食物的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即使对慢性肾炎发展到晚期——尿毒症期的病人,也主张给吃高质量的低蛋白饮食。

  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尿毒症病人,在透析治疗期间,尤其是进行腹膜透析时,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量应增加,约1。2~1。5克/公斤体重。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如肾功能正常者,主张进食高蛋白质饮食,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及改善或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果肾炎患者出现氮质血症,或早期肾功能不全时,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否则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总之,不同的病情,应采用不同的饮食食谱。

  当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也不必过分恐慌;当小量蛋白尿出现时,也不能过分忽视病情的严重性,最好及时确诊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蛋白尿的方案。从肾脏病理损伤角度彻底恢复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治疗慢性尿道炎蛋白尿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一旦发现这种疾病应该立即接受治疗,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要不然会更难以治疗的,想必健康都想拥有。最后,希望患者们能早日康复。

5怎么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

  蛋白尿是肾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其中,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有的患者询问肾病专家,出现蛋白尿一定会发展为尿毒症吗?多久以后会发展成为尿毒症?怎么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这里,我们就来说一下怎么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

  当小便中出现蛋白尿和潜血时,是因为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慢慢会影响肾实质,而尿毒症便是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逐渐恶化的结果,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资料显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约占总数的64.5%。而肾炎、肾综等初期症状便是大量的蛋白尿,因广大患者忽视病情,再加上没有进行有效对症的治疗,最终走上了尿毒症的道路。

  蛋白尿、潜血患者如何避免发展到10-30年后的尿毒症?怎么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

  也有一些慢性肾病患者意识到了肾病的严重性,在出现持续性潜血和蛋白尿时,担心进入到尿毒症期而四处求医,在服用激素等药物后,好不容易出现疗效,血尿和蛋白尿减少或消失,却因为突然感冒、发热或劳累,尿中又出现潜血和蛋白,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现恶性循环,最后也避免不了走上肾功能不全的道路。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目前治疗的局限性。

  如今现代医学对肾病治疗方法比较局限,西医只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素治疗,虽然在用药后指标暂时会有所下降,但其并不能彻底治疗肾病,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肾脏功能能得到真正恢复。只有病源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才会自然降下来。但现在有一些患者舍本逐末,只关注化验单数值不放,本末倒置的结果即是病情的反反复复。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疗肾病。

  传统中医在怎么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方面有什么进步?

  近年来,由于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肾病治疗上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肾病专家和患者所推崇。的专家组经过多年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研究探讨,成功研制出了治疗肾病、尿毒症的纯中医特色疗法“云火活肾配合活肾系列方剂”,特色纯中药通过扩展各级肾动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肾小球“三高”状态,修复肾小球基底膜,促使毒素等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改善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也随之消失;中药活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快速直达肾脏病灶,与免疫复合物、致肾毒性因子等各种致病因子紧密结合,并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攻击,将其破碎、裂解并彻底清除,阻断肾脏继续恶化,阻止蛋白尿发展为尿毒症的进程。

  此外,中药活性物质还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它能提供肾脏修复所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从而使受损的功能肾单位得到恢复,破坏的肾脏固有结构得到修复,逐渐恢复肾脏的代谢功能,使受损肾脏得到不同程度地逆转。

  随着近年来对肾脏病认识的逐步提高,人们认识到尿蛋白不仅是肾脏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促进疾病进展的物质,而且还是导致肾病预后不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据统计,约有80%的尿毒症患者因早期出现蛋白尿、潜血未引起重视,而导致了肾脏继续病变,逐渐影响肾功能,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到了尿毒症期加大了治疗难度,导致依靠透析或换肾维持生命,这给许多家庭造成了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在此肾病专家提醒:早期出现蛋白尿、潜血的患者一定要把握治疗时机,通过早期治疗减少蛋白尿的排泄,延缓并阻止其发展为肾衰尿毒症的进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