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病毒性脑炎,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其实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那患上病毒性脑炎的时候应该怎么治疗呢?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就来看一下吧。
目录 1.病毒性脑炎与面瘫 2.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3.病毒性脑炎的饮食和保健 4.病毒性脑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5.病毒性脑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1病毒性脑炎与面瘫
病毒性脑炎治疗
对于我们来说,当患上病毒性脑炎的时候是要及时进行治疗的,不是吗?那如何治疗病毒性脑炎呢?
一、西药治疗
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发热用退热镇痛药,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抗病毒药物,疗效尚难肯定。颅内压增高显著时,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应用可加强脱水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量,7~10次后可改为0.75~1.5g、3/d,口服,或强的松30mg,1/d,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过早停用,以减免后遗症。
2.硫唑嘌呤
如果成人患上病毒性脑炎的时候则一般剂量为2.5mg/kg,并且分三次服用,同时也是可以跟皮质激素进行合用的。然而在患上服药的时候,观察患者的血象,如红细胞、白细胞或者是血小板,如果出现下降的话,则应该及时停药处理。
3.干扰素
一般成人用α-干扰素300~500万国际单位/d,肌注,可连续用3-4周。副作用如头痛、口干、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细胞减少等,常见于两周之后。如出现嗜睡、癫痫发作,应及时停药。
出现嗜睡、癫痫发作,应及时停药
二、中药治疗
疏风清热解毒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蚕6g,蚤休12g,夏枯草 12g,生大黄5go每日1剂,分3~4次服。 清开灵注射液。
三、对症治疗
高热者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惊质者给予止惊药物;颅内高压者给予脱水剂;循环衰竭者可酌情绪予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输血等。
四、抗菌治疗
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又易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而且应注意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成人一般以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多见,可用青留家、红霉素、头抱菌家、氯留意;婴幼儿则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嗜血流感杆菌多见,可用红霉素、氯霉素、青留宏及链霉素等。
五、激素的应用
目的在于抗休克,减轻脑水肿,抗纤维索性粘连,减轻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一般用地塞米松,剂量为每次0.5mg/kg,每日2次静脉推注,也可用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每日2次静脉注射。
病毒性脑炎护理
对于患上病毒性脑炎的患者来说,除了及时进行治疗之外,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那病毒性脑炎如何护理呢?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毒性脑炎患儿多数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部分患儿还伴有严重的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尤其是脑干脑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儿很容易因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浅、节律等是患儿能否度过脑炎急性期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要经常给患者吸痰,变换体位,病程长者,还要经常拍背以防止肺炎及肺不张。要经常巡视病人,如发现呼吸不规则,瞳孔大小及对称性不符,则提示脑疝的可能。对有高度危险患儿主张及早行气管插管或行机械通气。
2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不及时接受治疗,或者由于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当都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引起重视。
一、西药治疗
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发热用退热镇痛药,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抗病毒药物,疗效尚难肯定。颅内压增高显著时,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应用可加强脱水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量,7~10次后可改为0.75~1.5g、3/d,口服,或强的松30mg,1/d,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过早停用,以减免后遗症。
2.硫唑嘌呤:成人一般剂量为2.5mg/kg,分三次服用,也可与皮质激素合用。用药期内应观察血象,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应及时停用,并予对症处理。
3.干扰素:一般成人用α-干扰素300~500万国际单位/d,肌注,可连续用3-4周。副作用如头痛、口干、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细胞减少等,常见于两周之后。如出现嗜睡、癫痫发作,应及时停药。
二、中药治疗
(一)疏风清热解毒方: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蚕6g,蚤休 12g,夏枯草 12g,生大黄5go每日1剂,分3~4次服。 清开灵注射液。 单味中药板蓝根:板蓝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类成分可能有干扰病毒DNA合成作用。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惊质者给予止惊药物;颅内高压者给予脱水剂;循环衰竭者可酌情绪予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输血等。
(三)抗菌治疗 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又易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而且应注意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成人一般以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多见,可用青留家、红霉素、头抱菌家、氯留意;婴幼儿则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嗜血流感杆菌多见,可用红霉素、氯霉素、青留宏及链霉素等。
(四)激素的应用 目的在于抗休克,减轻脑水肿,抗纤维索性粘连,减轻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一般用地塞米松,剂量为每次0.5mg/kg,每日2次静脉推注,也可用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每日2次静脉注射。
病毒性脑炎病情发展变化较复杂,在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病理因素是热、痰湿、风三种邪气。由于病毒感染或变态反应,促使体内形成邪热,热炼津液成痰,痰热互结,内闭心窍,所以临床可见精神失常或昏迷;邪热内盛,燔灼肝经,引动肝风,则出现抽搐、偏瘫等,治疗过程中应该引起注意。
3病毒性脑炎的饮食和保健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大约70%发生于6-11月。由于其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存活者常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如能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则不仅可挽救患儿生命,还能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饮食】
1.白虎人参粥:知母10g,石膏30g,甘草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 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 次,可连服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薏苡仁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笼蒸熟,取出扣人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青红丝,分次服食。
【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毒性脑炎患儿多数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部分患儿还伴有严重的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尤其是脑干脑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儿很容易因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浅、节律等)是患儿能否度过脑炎急性期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要经常给患者吸痰,变换体位,病程长者,还要经常拍背以防止肺炎及肺不张。要经常巡视病人,如发现呼吸不规则,瞳孔大小及对称性不符,则提示脑疝的可能。对有高度危险患儿主张及早行气管插管或行机械通气。
2.发热的护理:观察体温改变,2~4h测体温1次,体温发热者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或多饮水等,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和更换衣裤、床单被套,做好皮肤护理。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按医嘱加用药物降温,同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降温处理后25~30min复测体温,体温降至正常后仍监测3d,同时给予高热、易消化饮食。
3.惊厥的护理:发生惊厥时,病室要保持安静,患儿取头侧平卧位,及时吸出咽喉部的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时可用开口器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垫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要详细记录惊厥发生的情况、时间及次数。
4.急性意识障碍护理:意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能准确反映大脑功能状态。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双目凝视、感觉过敏、脑膜刺激征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如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则为颅内压增高症的典型表现。
治疗当中严密监测水、电解质、血气及其它生化指标,定期称体重,作为判断营养状态的指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4病毒性脑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脊椎(腰椎)穿刺:是用细针从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插入,取得约10~20ml的脑脊随液去做检验,了解是否有发炎现象,并且做细菌或病毒培养以进一步确定引发脑膜炎或脑炎的罪魁祸首是哪一种。
2.脑部电脑断层扫描:做脑部的电脑断层扫描可以检查看出脑部发炎部位和情形,以及可看出是否是因为脑出血、水肿或肿瘤等其他因素而引起头痛和脑压升高(导致恶心、呕吐)的状况,可先做初步判别;而主要仍需施行脊椎(腰椎)穿刺,做脑脊髓液的化验,以确认发炎的反应和病原的种类。
5病毒性脑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1.意识障碍,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
2.颅压增高症状,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颅内压增高。
3.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