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症状都有哪些啊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那么小儿疳积的症状都有哪些啊,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录 1.小儿疳积的症状都有哪些啊 2.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3.小儿疳积常见的中医治疗法 4.小儿疳积宜食 5.治疗小儿疳积的内服方

1小儿疳积的症状都有哪些啊

  一、临床表现

  1、面色无华或苍白,疲乏无力,体重逐渐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肌肉松弛,毛发干枯,重者智力发育差。

  2、有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及慢性病史。

  二、主要类型

  1、轻度:腹部、躯干和大腿内侧的皮下脂肪变薄,肌肉不结实,体重比正常低15%~25%者。

  2、中度:腹部、躯干、四肢皮下脂肪显著消失,大腿内侧有明显皱折,肌肉松弛,皮肤苍白、干燥,脸部明显消瘦,体重比正常低25%一40%。

  3、重度:全身各部的皮下脂肪完全消失,面颊极度消瘦,额多皱纹,状如老人。皮肤干燥、无弹力、无光泽,体重比正常低40%以下。

2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如果小朋友常出现烦躁不宁、咬牙嚼指、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适应症: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3小儿疳积常见的中医治疗法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2)、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4小儿疳积宜食

  对于疳症患儿来说,其饮食应以健脾运消、益气养胃为主。应食用的食物主要有:山楂及山楂制品、麦芽(烘干研粉加糖)、鸡内金、萝卜子、猪肉、牛肉、蚕蛹、鱼子、粳米、猪肚、牡蛎、鱼、虾、鸡、鸭、鹌鹑、猪肝、鸡蛋、糯米、锅巴、白扁豆、鸡肝、蝗虫、南瓜子、新鲜蔬菜、水果等。

  1.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最宜小儿疳积者煮粥食用。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明代医学家缪希雍还说:“粳米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2.糯米:只适宜小儿疳积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饭或做成糕饼点心则不相宜。

  3.锅巴:又名锅焦,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小儿疳积症宜用锅焦煎水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4.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补脾、健胃、和中、化湿、止泻的作用。故小儿疳积见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泻不止者食之最宜,,5鸡肫皮:又叫鸡内金。历代医学家均认为鸡肫皮有消积滞、健脾胃、助消化、疗疳积的作用。据现代研究,人服食鸡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功能也明显加强,胃排空率大大加快。这说明中医称鸡内金能“健脾胃,消积滞”是有科学道理的。

  6.蝗虫:又叫蚱蜢。蝗虫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有补养强壮的效果,可治疗小儿疳积。《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它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作用。

  7.蚕蛹:是一种高蛋白营养滋补品,小儿疳积者宜炒食之,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常见病饮食宜忌·其他疾病“蚕蛹甘温,补气,止渴,杀虫,治疳积,童苏”。现代民间中也经常将它用于疳积者。

  8.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杀蛔虫,蛔虫引起的小儿疳积,即蛔疳之症患者食之最宜,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

  9.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所以,患有小儿疳积者宜食之。

  10.鹌鹑:性平,味甘,能益气补虚,宋代医家寇宗爽就曾指出:“小儿患疳,旦旦食之。”所以,小儿疳积者食之尤宜。此外,小儿疳积者还宜服食谷芽、荞麦、萝卜、青菜、白菜、芹菜、马兰头、梨、苹果、金檎、槟榔(蛔疳者宜食)、莲子粉、山药、玉米粉、蛙肉以及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5治疗小儿疳积的内服方

  1、【疳积散】组成:鸡内金30克,神曲、麦芽、山楂各100克。功用:适用于小儿诸种疳积,饮食不振,肌肉瘦弱等。用法:将以上各药研为极细末后和匀,每服3克,1日3次,糖开水送服。

  2、【益黄散】

  组成:陈橘皮30克,公丁香6克,诃子肉(炮)、青橘皮、炙甘草各15克。

  功用: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腹痛泻痢,不思饮食,呕吐腹胀,神倦面黄,以及疳积,腹大身瘦等。

  用法:将以上各药研为粗末后和匀,每服5克,水煎取汁,食前饮之。

  3、【五谷虫紫金散】

  组成:五谷虫(稻米内生的小白虫)50克,紫金锭(又名玉枢丹,一种中成药)3克。

  功用:化食消胀。适用于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腹胀。

  用法:将五谷虫晒干或置于瓦上焙干,与紫金锭共研末。每日早、晚餐时,取l—2克,用米汤调服。

  4、【四味鸡内金散】

  组成:玉米、黄豆、白扁豆、芡实、鸡内金各等量。

  功用:补脾健胃,益肾利湿,理气消胀。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消瘦,腹如舟状,食欲低下,大便呈糊状,精神不振,舌苔淡白,指纹淡红。

  用法:将玉米、黄豆、白扁豆、芡实、鸡内金分别洗净,晒干,微火炒黄酥,砸碎,共研末,装瓶备用。每次取15~3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连服l—2个月。

  5、【二肝丹】

  组成:鸡肝、猪肝(均切成薄片)各30克,地胆草、九节菖蒲各3厘米,漏芦30克,胡黄连、地榆各15克。

  功用:适用于小儿疳积,腹中烦热,口干,大便燥等。

  用法:先将诸药共碾碎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鸡肝、猪肝一同入水中煮之,俟二肝煮熟后再置于石臼中捣成膏状,和丸,如玉米粒大小。每服10丸,白开水送服亦可。

  6、【莲肉糕】

  组成:糯米500克,干莲子250克。

  功用:健脾益胃。适用于小儿疳积,久病身体虚弱,饭量减少,大便呈糊状。

  用法:莲子洗净,用清水泡发,去心,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揉搓成泥:糯米淘洗干净,与莲肉泥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少量水,放人大碗或小盆中,隔水蒸熟。凉后置干净的案板上压平,切成块状,装盘。上面撒上白糖,即可食用。当做糕点食用,适量食用。

  7、【六昧甜蛋糕】

  组成:五谷虫、山药、莲子各50克,使君子仁、茯苓、焦山楂各15克,白糖适量,鸡蛋数个。 功用:补脾健胃,滋肾益肺。适用于小儿疳积,皮肤干燥,头发枯 黄,肚大腹胀,青筋暴露,饮食不香,或伴有贫血浮肿。

  用法:五谷虫置于瓦上,小火焙干,山药、使君子仁炒黄。将五谷虫、山药、使君子仁、莲子、茯苓、焦山楂一起捣碎研末。取粉末12—15克,加入鸡蛋1个,红糖少许,水适量,搅拌均匀后,隔水蒸熟。每天1剂,晨起空腹食用,10天为1疗程。

  8、【鸡内金饼】

  组成:生鸡内金90克,面粉250克,白砂糖不拘多少。

  功用:适用于小儿疳积而因脾胃虚弱者。

  用法:先将鸡内金轧细后过罗,再置于盆中浸以滚开水,半日后和入面粉、白糖,用所浸之水和匀,作成一个个薄饼,烙成黄色,随意食之。

  9、【消食脆饼】

  组成:鸡内金1—2个,面粉100克,盐、芝麻适量。

  功用:消食开胃。适用于小儿饮食不当造成的积食不消,饭量减少。

  用法:将鸡内金洗净晒干或用小火焙干,研末。将鸡内金粉与面粉、盐、芝麻一起和面,擀成薄饼,置锅内烙熟,用小火烤脆即成消食脆饼。作为主食或点心服食。

  10、【茯苓饼】

  组成:茯苓、米粉、白糖各500克。

  功用:益胃补气。适用于小儿疳积,面黄肌瘦,懒动少语,睡觉易惊醒,大便呈糊状,重者可见面部浮肿,青筋暴露。

  用法:茯苓捣碎,研末,与米粉、白糖混合均匀,加水适量,调成糊状。用平底锅煎成薄饼。作点心,随意食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