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症状有哪些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那么,伤寒病症状有哪些?

目录 1.伤寒病症状有哪些 2.如何预防伤寒 3.伤寒的偏方 4.伤寒会传染吗 5.伤寒的病因

1伤寒病症状有哪些

  1初期:病程第一周。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5~7日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

  2极期:病程第2~3周。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持续高热;心血管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和重脉;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患者可有谵妄,昏迷;玫瑰疹:于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肤可见压之退色的淡红色斑丘疹,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2~4日内消退。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症状渐减轻,食欲好转,腹胀消失,肝脾回缩。本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但在体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者,其病程往往延长。

2如何预防伤寒

  1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隔离并治疗患者和带菌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停药后连续大便培养2次(每周1次)阴性方可出院。对带菌者应彻底治疗。连续大便培养4次阴性可恢复与食品、儿童有关的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消灭苍蝇),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进食生水和不洁食物。

  3保护易感人群。流行区内的易感人群可接种伤寒菌苗。目前使用的有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用伤寒杆菌Ty21a.变异株制成的口服活菌苗等,可根据条件选用。

3伤寒的偏方

  1,西瓜汁:

  [原料]西瓜1个(约1 200 g),最好用白皮、白瓤、白籽的三白西瓜。

  [制法]取西瓜瓤,然后去耔,用洁净纱布包好后绞出汁液即可。

  [功效]止渴生精,清热利暑。用于伤寒、副伤寒早期的病症。

  [服法]将汁代茶饮用。

  2,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1个(约l 000 g),番茄500 g。

  [制法]西瓜取出瓤去掉籽,用洁净纱布包扎后绞出汁液,待用。番茄用开水冲洗剥皮,去籽,也用洁净纱布包扎绞出汁液即可。

  [功效]清热利暑,祛热除烦。用于伤寒引起的病症。

  [服法]将两汁合并混合,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3,芦根荸荠液:

  [原料]鲜芦根50 g,梨子50 g,荸荠50 g,鲜藕50 g,鲜麦冬20 g。

  [制法]将芦根洗净,梨子削皮去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洗净,然后将这些药物食料切成细末,用洁净纱布包扎绞汁即可。

  [功效]清热除烦,利湿消肿,生精止渴。用于发热,头痛,全身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

  [服法]随意饮用汁液,每日数次。

  4,橘皮汤:

  [原料]干橘皮或鲜桔皮50 g,白糖适量。

  [制法]将橘皮洗净切成细末放入锅内,加入大约橘皮质量l/2的白糖,添水浸过橘皮,加热煮沸后,再用微火煮,至余液将干时。将橘皮盛出放在盘中待冷,再投入大约橘皮质量1/2的白糖,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利暑,理气止痛。用于发热,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服法]2次/d,早、晚各1次。

  5,穿心莲液;

  [原料]穿心莲30~60 g。

  [制法]将穿心莲洗净,加入清水煎煮20分钟左右。

  [功效]清热除烦。用于高热不退,伴头痛、全身无力、腹泻等症。

  [服法]1剂?d,水煎服,连服5~7日。

  6,马齿苋合剂:

  [原料]马齿苋、败酱草、红藤各30 g,茯苓、地榆各15 g。

  [制法]把上述药物洗净,红藤切细,同时放入沙锅内煎熬20分钟左右即可。可适当加白糖。

  [功效]清热除烦,镇静安神。用于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神昏谵语、昏迷等症状。

  [服法]1次/d,连服5~7日。

  7,绿豆粥:

  [原料]绿豆250 g。

  [制法]将绿豆洗净,加水煮粥。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用于伤寒热病烦渴。

  [服法]每次服适量,3~4次/d。

  8,百合粥:

  [原料]百合60 g,白糖60 g,糯米50 g。

  [制法]把百合捣成细末,糯米煎熬成粥,拌白糖搅匀。

  [功效]滋润除烦,缓中止痛。用于伤寒,腹中满痛。

  [服法]温顿服之,1次/d。

  9,山楂橘皮饮:

  [原料]鲜山楂500 g,橘皮、青皮、砂仁、石榴皮、乌梅各10 g,白糖适量。

  [制法]山楂洗净去核,碾成泥状,各种药物加糖后放入l 000 mL水中煮30分钟,滤汁去渣。

  [功效]理气疏肝,扶脾止泻。用于肝郁气滞型伤寒。

  [服法]代茶饮,2次/d。

  10,乌梅蜜膏:

  [原料]乌梅500 g,蜂蜜1 000 g。

  [制法]乌梅先用冷水泡发去核,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再加水继续煮,其取煎汁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至稠膏状态时,对入蜂蜜,煮沸后停火,冷却后装瓶备用。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寒型伤寒。

  [服法]每次l匙,以沸水冲服,2~3次/d,连服8~10日。

  11,石榴皮蜜膏:

  [原料]鲜石榴皮100g(下品500 g),蜂蜜300 g。

  [制法]将石榴皮洗净后切碎,加水煮煎,每30分钟取煎汁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汁2次,合并煎汁以小火煎熬至黏稠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却后装瓶待用。

  [功效]理气疏肝。用于脾虚肝郁型伤寒症。

  [服法]用沸水冲开后服用,连服7~10日。

  12,乌梅汤:

  [原料]乌梅5~6个。

  [制法]把乌梅洗净。煎成浓汁。

  [功效]健脾止泻,收敛。用于预防和治疗伤寒。

  [服法]饭前空服饮。

  13,马齿苋煎:

  [原料]马齿苋6~10 g(鲜品加倍),扁豆花10~20 g。

  [制法]把上述2味药洗净,用水煎熬20分钟成汤,或马齿苋烧灰存性研末。

  [功效]疏肝止泻。用于伤寒泄泻不止。

  [服法]汤液加红糖,每日分2次服用。灰末则以糖调服,6 g/次,2次/d。

  14,大蒜片:

  [原料]大蒜片3 g。

  [制法]把新鲜大蒜洗净切成薄片。

  [功效]杀菌止痢止泻。用于伤寒。

  [服法]每次4小片,服至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7~9日,9~16日为1个疗程。

4伤寒会传染吗

  伤寒是会传染的,因为感染病毒导致的疾病,一般是通过唾液或者血液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需要尽量避免和感染风寒的人交流,最好保持距离,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几率。平时需要增强免疫力,适当的锻炼身体,吃点抗生素,严重的需要输液治疗,静脉注射抗生素,对于病情很好。之后多喝点水,晒太阳,有助于病情的缓解,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点水果和蔬菜。

  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初期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搜索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建议去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还有在饮食上也要多注意,尽量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点清淡的食物,这样有利于治疗。

  如果得了伤寒的话,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因为伤寒的病症比较复杂,如果误诊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症状发生。多数伤寒病人应该以抗生素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在治疗期间一定要认真听从医生的话,自己不要盲目乱使用药物。另外,得了伤寒的人,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对那些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更应当适当参加一些运动。要有意识的去户外接受一下阳光的照射,加强营养。

5伤寒的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族(组),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经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此菌在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以少量内毒素注射于人或家兔静脉内,可引起寒战,发热,不适和白细胞减少,这些现象和伤寒病人的表现极相类似。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些并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及“H”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亦可用以制做伤寒菌苗供预防接种。“Vi”抗原见于新分离(特别是从病人血液分离)的菌株,能干扰血清中的杀菌效能和吞噬功能,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但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Vi”抗体的凝集效价一般较低且为时甚短;当病原菌从人体中清除后,“Vi”抗体滴度迅速下降。“Vi”抗体的检出虽对本病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但却有助于发现带菌者。含有“Vi”抗原的伤寒杆菌可被特异的噬菌体裂解。利用“Vi”Ⅱ型噬菌体可将伤寒杆菌分为约100个噬菌体型,对追踪传染源有帮助。

  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若入侵病菌数量较多,或胃酸缺乏时,致病菌可进入小肠,侵入肠粘膜,此时部分病菌即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内繁殖,部分则经淋巴管进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生长繁殖,然后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而引起短暂的菌血症,即原发菌血症期,此阶段病人并无症状,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

  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肾和骨髓后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严重菌血症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产生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出现皮肤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此时相当于病程的第1~2周,毒血症状逐渐加重,血培养常为阳性,骨髓中伤寒杆菌最多,持续时间较长,故培养阳性率最高。病程第2~3周,伤寒杆菌继续随血流散播至全身各脏器与皮肤等处,经胆管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经肾脏随尿液排出,此时粪便,尿液培养可获阳性。经胆管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部分穿过小肠粘膜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单核细胞浸润,引起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若波及病变部位血管可引起出血,若侵及肌层与浆膜层则可引起肠穿孔,此外,伤寒杆菌也可在其他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如骨髓炎、肾脓肿、胆囊炎、脑膜炎、心包炎等。

  病程第4周开始,人体产生的免疫力渐次加强,表现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作用加强等,伤寒杆菌从血流与脏器中逐渐消失,肠壁溃疡渐趋愈后,疾病最终获得痊愈。少数病例可能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潜伏在体内的伤寒杆菌可再度繁殖并侵入血流引起复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