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医治脑膜瘤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

目录 1.怎样医治脑膜瘤 2.脑膜瘤的预防措施 3.脑膜瘤患者吃什么食物好呢 4.脑膜瘤的原因有哪些 5.脑膜瘤的检查方法

1怎样医治脑膜瘤

  脑膜瘤是脑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危险度比较高,在我国每年有很多人是因为脑膜瘤而丧失生命,所以了解脑膜瘤的治疗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尤为主要,下面就一起分析了解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法法。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一、脑膜瘤的西医治疗方法:脑膜瘤能否治愈主要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的方案,自身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外科手术切除主要达到减少胶质瘤细胞数量、缓解荷瘤症状、暂时降低颅内压、完成肿瘤病理诊断等四个诊疗目的。然而手术却会激活处于休眠期的瘤细胞迅速进入增殖期,造成术后短期内肿瘤恶性程度升级而复发。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二、脑膜瘤的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脑膜瘤,治疗肿瘤的方法是以治瘤为主、治症为辅,用药针对脑膜瘤病灶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整体功能进行调理,取中药升降沉浮之性,调整肌体、升清降浊之功能,促使抗肿瘤的中药归经入脑,通过血脑屏幕,有选择地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和杀死作用,并使败退的肿瘤细胞,上解于汗,下解于便,从而取得独特疗效。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结合中医药治疗,不管进行西医的何种治疗,中医药治疗都是必须的,可以减轻患者的毒副作用,控制病情的发展,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复发和转移。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三、脑膜瘤的药物治疗:治疗脑膜瘤药物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放、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此我国治疗癌症比外国多了一条中医中药的途径。

  以上就是脑膜瘤的治疗方法,脑膜瘤有先天因素、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为防止脑膜瘤的复发性和转移性,应不同的病情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更好。日常生活中也要了解一些脑膜瘤知识,预防疾病。

2脑膜瘤的预防措施

  参照一般肿瘤预防方法,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预防肿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线索,即使肿瘤在体内已经开始形成,它们也可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这些策略如下所述: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继续追溯,1969年Higginson医生所作的研究总结出90%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远离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另外有研究显示适当活动不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通过增加人体肠道系统蠕动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在这里主要认识饮食在预防肿瘤发生方面的一些问题。

  人类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维生素A对降低患癌的危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支持正常的黏膜和视觉,它直接或间接参与身体大多数组织功能。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肝脏、全蛋和全牛奶,植物中是以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形式存在,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的过度摄入可以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现象,血中低维生素A含量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那些血中低水平维生素A摄入的人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而对于吸烟者血中低水平的维生素A摄入者有加倍患肺癌的可能。

3脑膜瘤患者吃什么食物好呢

  脑膜瘤属于脑部疾病中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患者得知患上脑膜瘤之后,往往也比较紧张。这就造成了食欲衰退、不能吃饭等。那么,脑膜瘤患者吃什么好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一下脑膜瘤患者在饮食上的调理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不防一起来看看。

  糖类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的可能机制,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多种寡糖若被大肠中的细菌利用,能引起肠道内菌群增生,粪便体积增加,并调节结肠的上皮细胞的更新。

  另一个作用是与胆酸结合,增加粪便体积,从而稀释致癌物的浓度,最终减少结肠癌的危险性。

  蛋白质:尚未发现足够证据有相关性有部分相关性研究显示:

  摄入高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存在相关性,但只有少数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这一发现,也有的证据提示摄入高的动物蛋白质有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证据不足。

  有大量而一致的证据表明,摄入多量类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降低不同部位癌的危险性。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膳食可能降低肺、食管、胃、结肠、直肠、乳腺和子宫颈等部位癌的危险性,维生素C含量高的膳食可降低胃、口腔、咽部、食管、肺、胰腺和子宫颈等部位癌的危险性。

  专家提醒:虽然现如今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恶性肿瘤这类疾病上,技术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生活中有人不幸患上了脑膜瘤这种疾病的话,一方面需要趁早治疗,另一方面在饮食上的调理方法也要得当,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助治疗,降低治疗难度。

4脑膜瘤的原因有哪些

  脑膜瘤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在生活中出现了脑膜瘤的话,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带来生命的危险,我们发现脑膜瘤的时候,要马上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脑膜瘤的原因有哪些吧!

  1、物理因素:有些脑膜瘤因损伤部位及疤痕密切相关,但大量的调查研究没有得到支持的证据。资料表明放射线可诱发皮肤、唇、舌、食管的癌肿。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

  2、化学因素: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可诱脑肿瘤,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二亚硝基哌嗪、甲基亚硝脲等。

  3、生物学因素:实验证实病毒可诱发起禽类及脊椎动物的颅内肿瘤。病毒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上,改变了染色体基因的特性,使细胞原有增殖的特性发生改变。

  4、先天性及遗传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或组织可停止生长而残留脑内,具有分化的潜力,可发展为脑瘤,常见的有颅咽管瘤、脊索瘤、畸胎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等。这些先天性残留的胚胎细胞经病毒、放射线、致癌化学物质的作用,出现突变,向癌的发生方向发展。

  脑膜瘤的原因有哪些我们都知道了吧,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脑膜瘤的时候,要及时的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属在生活中要好好的护理患者,这样的话,脑膜瘤才能慢慢的康复,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有健康的身体,祝大家早日康复!

5脑膜瘤的检查方法

  通过一些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使病患者及早的知道疾病的存在,给他们带来充足时间去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去面对该疾病。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有关脑膜瘤的检查方法,为病人提供帮助。以下便是对此的相关介绍。

  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1.超声波探查 肿瘤在A、B超上和胶质瘤相比更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增粗视神经前角变钝,内常有强回声光斑或钙化,声衰减明显。其他继发性改变如视盘水肿、眼球壁受压前移等超声显示良好。

  有时视神经的轻度增粗超声显示可能较困难,需要两侧比较。B超显示视神经上下影像光点延长、视神经的边界不清楚。由于肿瘤声衰减较明显,无法显示增粗的全长视神经及肿瘤,仅可显示肿瘤的斜断面。如肿瘤内钙化较多时可能仅显示病变的前界。

  2.CT扫描 CT对视神经肿瘤的诊断尤其是肿瘤内的钙化显示非常有价值。 CT识别病变的性质主要根据视神经增粗的形状和密度。所以判断眶内肿块是否为视神经本身的增粗是鉴别视神经肿瘤和球后其他肿瘤的关键。由于CT的容积效应或视神经与肿瘤密度值接近时,横轴位CT有时无法区别是视神经本身的增粗还是视神经一侧的肿瘤。此时冠状CT或MRI可能是较好的鉴别方法。

  薄层CT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由于肿瘤无明显包膜,在横轴位或冠状CT显示肿瘤边界欠清,呈浸润性增长。CT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根据病变的形状和位置。肿瘤可呈管状、块状、梭形、不规则形和偏心形。除此之外,增强CT显示的“车轨征”增强的管状高密度肿瘤与不增强的视神经之间的密度差异,但如果眶尖部肿瘤呈块状也可显示低密度的线状视神经被高密度的肿瘤包绕和肿瘤内钙化是视神经鞘脑膜瘤较典型的CT征。“车轨征”也见于其他视神经鞘的病变如视神经周围炎性假瘤、视神经周围炎等视神经鞘的病变。视神经呈明显的管状增粗时诊断容易,而仅表现为眶尖肿块时在CT上不易和其他眶尖肿块鉴别。

  脑膜瘤引起周围水肿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脑膜癌病人的正常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以及脑膜瘤组织分泌出某种物质有关。最近有人研究认为,幕上脑膜瘤周围的水肿与肿瘤的前列腺素水平或肿瘤孕酮受体释放作用有关。

  CT可提供良好的眶骨和鞍旁解剖结构,可显示肿瘤内钙化和脑膜瘤合并的骨增生。颅内和眶内脑膜瘤增强CT均显示肿瘤有增强现象。中度大小的脑膜瘤颅内蔓延,增强CT也可显示,但扁平型或体积较小的肿瘤向颅内蔓延,尤其是直径

  3.MRI 由于有较好的软组织显示,所以在发现和估计视神经鞘肿瘤上非常重要。眶内脑膜瘤类似颅内脑膜瘤有较特征性的MRI信号。多数肿瘤在TlWI与脑皮质比较呈等或低信号,易于鉴别。T2WI上肿瘤信号与组织病理发现有关,多数为中信号,如肿瘤内有钙化是以低信号为特征的。较小的脑膜瘤在非增强MRI可能不被发现。

  Gd-DTPA增强后可显示肿瘤中、高度增强,增强MRI+脂肪抑制是显示脑膜瘤尤其是颅内或视神经管内肿瘤蔓延最好的方法,对于其他视神经病变也一样。体积较小或扁平的脑膜瘤颅内蔓延时只有靠增强MRI+脂肪抑制显像才能显示。Lindblom报告增强MRI检查1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其中11例发现颅内蔓延。增强MRI扫描中横轴位和冠状位显示较好,矢状位常因扫描角度关系显示欠佳。

  此类肿瘤颅内蔓延的发生率较高。一旦肿瘤蔓延到眶尖部,不论是视神经呈管状增粗还是眶尖部被块状肿物充满,均应怀疑肿瘤向颅内蔓延的可能。

  增强MRI+脂肪抑制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尤其是怀疑向颅内蔓延的最好方法,应将其作为视神经鞘脑膜瘤术前术后常规检查,以早期发现颅内病变。

  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临床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注意。双侧脑膜瘤可以进行颅内蔓延,后果严重。

  4.病理学检查:脑膜瘤标本,因发生部位和增长形式的不同而有区别,发生于视神经鞘呈扁平状或块状增生。前者沿脑膜向前后增长,视神经管状增粗。视神经鞘的硬脑膜未被穿破,表现为视神经一致性或不规则的增粗,表面光滑,淡红色,在眶尖部呈梭形或块状膨大,表示视神经管对肿瘤蔓延有阻力。视神经断面,见视神经鞘灰色增厚,视神经实质变细。早期穿破硬脑膜的肿瘤,围绕视神经或向视神经一侧增长,呈球形、分叶状、不规则形、锥形或梭形,视神经在轴心或偏心。穿破视神经硬脑膜的肿瘤缺乏包膜,表面细颗粒状,灰白色,质地硬,血管较少。此点与继发于颅内的脑膜瘤不同,后者供血丰富,手术时出血较多。发生于眶内骨膜的脑膜瘤,多呈扁平状或球形增长。骨膜被侵犯增生,局部骨壁增厚变软、粗糙、海绵状。由眼内异位细胞形成的肿瘤则类圆形增长,灰白色也缺乏包膜。

  眶内脑膜瘤的组织学分类,与发生于颅内者大体相同。早期分类复杂,曾分为九类。近年以来简化为3型,即脑膜上皮型也称合体型、砂粒型过渡型和成纤维细胞型也称纤维型。砂粒型是上皮型的一个变种,因而也可分为两型。Wilson在其综述前视路脑膜瘤时,提出将脑膜瘤分为5型比较合适,即脑膜上皮型、砂粒型、纤维细胞型、血管型和肉瘤型。上皮型脑膜瘤最为多见,占眶内脑膜瘤50%~75%,镜下见瘤细胞胞质丰富,呈片状、巢状或涡状排列。细胞边界不清,呈合体细胞形式,胞体体积较大,多边形。胞核也大,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有2~3个核仁,染色质少而细。瘤细胞的间质及血管较颅内同类肿瘤少。砂粒型脑膜瘤也称过渡型或混合型,介于上皮型和纤维型之间,有两种形态的瘤细胞,胞体呈梭形和多边形,有椭圆形胞核。细胞漩涡状排列,其中心有小血管,管壁变性。沉着钙质后,形成同心圆层的砂粒体。纤维细胞型瘤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杆状,呈编织状、波浪状或不完整的漩涡状排列。血管窦之间有多边形脑膜细胞者为血管型脑膜瘤。肉瘤型为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的组织像有时呈现细胞化生,如软骨、骨化生,黏液变性、脂肪变性等。当组织学诊断发生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较大帮助。脑膜瘤细胞胞质内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蛋白和上皮膜糖原着色。

  通过以上对脑膜瘤的有关检查方法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此有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我们应当给予病人正确的检查方法,使其能够获悉疾病的存在,有效地采取治疗手段。感谢大家观看小编的文章,希望该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