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症状有哪些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目录 1.胃病是怎么引起的 2.胃病的症状有哪些 3.胃病如何鉴别诊断 4.胃病如何预防 5.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6.胃病吃什么好

1胃病是怎么引起的

  1、急性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

  2、幽门螺杆菌感染。

  3、长期喝烈酒、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粗糙的食物,吸烟等不合理生活习惯。

  4、经常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

  5、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可有下述七个方面:

  1、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侵蚀能力增强,这在溃疡的发病机理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无酸即无溃疡。

  2、胃黏膜屏障(即保护层)被破坏。消化道内的胆盐、胰液,亦即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氢化可在松等)可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引发溃疡。

  3、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可以引起胃窦部炎症,而胃溃疡又总是在胃炎的基础上发生。所以现在又有一种说法,叫做无HP即无溃疡。

  4、遗传因素。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几代人都患有消化性溃疡病。

  5、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诱因。

  6、精神情绪因素。长时间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不注意劳逸结合,都会成为本病的诱因或使病情加重。

  7、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变、肺气肿、肾功能不全以及小肠切除过多的病人都有患溃疡病的可能。

2胃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症状

  1、少量反复出血,表现为贫血,大便稳血试验阳性。

  2、大量出血,有呕血及黑便。

  3、短期内出血量>400ml,则有循环系统的代偿现象,出血量>800ml,即可出现休克。

  二、药物性胃病症状

  诊断主要条件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胃部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病变多位于胃体,少数累及食管下段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常有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浅表坏死,出血等。

  三、胃窦血管扩张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消化道隐性出血,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失血量多者每天可达100~200ml,可伴有黑便和呕血,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由于长期消化道失血,患者均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者相当多见。多数患者需反复输血以改善严重贫血状态。除严重贫血外,体检多无异常发现。病史、家族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亦无提示先天性血管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证据和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四、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症状

  PHG多数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往往在胃镜检查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轻型PHG可发展为重型PHG。重型PHG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不同程度的胃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果您也有以上一些类似的症状,如果还不确定是胃病,首先不要胡乱猜疑,去医院做检查或鉴定才行。有时候也会有特殊或者另外的情形,不一定就是胃病。

3胃病如何鉴别诊断

  人们常把心窝部疼痛称为胃脘痛,该部位的疼痛大多来自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脏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

  胆石症 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由于胆石的刺激, 胆囊及胆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等而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自己诊断或医生误诊为胃痛,类似病例时有所闻,如某女性患者,50岁,心窝部出现不规则隐痛已3年,并时有嗳气,按胃炎治疗数月,效果不明显,一查B超才知道,原来她得的是胆结石伴炎症,根本就不是胃炎。

  肝胆系统恶性肿瘤 为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表现为“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

  胰腺疾病 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常有心窝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仔细检查加以鉴别

  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梗时不一定都会有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心窝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会强烈要求作胃镜检查,如果不加鉴别,盲目按胃病处理,很容易导致误诊甚至发生意外, 可见,临床上许多“胃痛”的患者不一定都是胃痛,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全面的理化检查,才能发现病变的症结所在。

4胃病如何预防

  A、溃疡病饮食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 5-6 餐,注意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选用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及保护胃的食物。

  2.烹调方法:宜用蒸、熬、煮、氽、烩等烹调方法,忌用煎炸的食物。

  3.忌用粗纤维多、硬而不消化的食物。避免用过甜、过酸、过冷、过热、及辛辣食物。

  B、浅表性胃炎饮食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 5-6 餐。可增加无糖牛奶、苏打饼干、多碱馒头等。

  2.烹调方法:宜用蒸、熬、煮、氽、烩等烹调方法。忌用煎、炸、烹、溜、烧、生拌的食物。宜进食奶油、和黄油(可抑制胃酸分泌)。

  3.忌食粗纤维多的蔬菜、咖啡、浓茶、烈酒、辣、酸、芥末及过甜的食物。

  C、萎缩性胃炎饮食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 6 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可适量增加醋调味并助消化。

  2.进食含优质蛋白质及铁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绿叶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萝卜等。进食肉汁及浓肉汤有助于胃液分泌。

  3.限制含碱多的面条、馒头、奶油、黄油等能中和胃酸分泌的食物。

  D、胃切除术后饮食原则:

  1.选用排空较慢的粘稠性、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根据吸收情况逐渐增加饮食中的质和量。

  2.宜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低碳水化合物、少渣、易消化食物。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铁、钾、钠、氯等。少用单糖及双糖,预防诱发倾倒综合征。

5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一、抗酸剂:为治疗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最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10%氢氧化镁,以及复合制剂如 胃舒乎、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其中主要成份为抗酸剂)。以上药物必须在餐后1―1.5小时服用,这样可维持缓冲作用长达3―4小时,如餐后立即服则药 效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另外如效果不明显时可增加服药次数而不必增加每次服药的剂量,睡前加服1次。如氢氧化铝凝胶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如症状减轻不 明显可改为每日4次,每次仍为10毫升。注意胃舒平、盖胃平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好。

  二、抗胆碱能药物:常用的有阿托品、普鲁苯辛、胃长宁、胃欢、胃安,抗胆碱能药物一般仅配合抗酸剂应用,单用效果差。服药时间最好在餐前15―30 分钟左右,用量应以刚能引起口干为度,如普鲁苯辛每天3次,每次1片。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胃一食管返流、支气管炎患者,因服此类药能加重病 情,应忌用此类药物。

  三、甲氰咪胍:对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有显著疗效,起效快,止痛作用强。此药最好与食物同时服用,每日早、中、晚饭时各服1次,每次1片,临睡前再服用2片。年老病人,此药不宜长期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此药才安全而有效。

  四、丙谷胺:为较好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口服每天3―4次,每次2片,饭前15分钟服下。连服30―60天左右。停药时间应根据内窥镜或X线检查来决定,应遵医嘱。

  五、胃复安(灭吐灵)、吗丁啉:为治疗腹胀、恶心呕吐较好的药物,每日3次,每次1―2片饭前服用。注意胃复安不要与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同时服用,否则效果会降低。

  六、服止宁:本药能减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每次1―2片每日3次饭后服。

  胃病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发病率高,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中成药因服用方便而更受青睐,但中成药须辨证使用才有好效果。

  1脾胃虚弱证:可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2脾胃虚寒证: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宜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冲剂(胶囊、口服液)等。

  3饮食停滞证:可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宜选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健胃消食片等。

  4胃阴不足证:可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宜选胃安胶囊、玉竹冲剂等。

  5肝气犯胃证:可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宜选逍遥丸、舒肝健胃丸、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片)、三九胃泰等。

  6肝胃郁热证:可见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丹栀逍遥丸、清胃黄连丸、胃炎康胶囊、加味左金丸等。

  7湿困脾胃证:可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宜选香砂平胃颗粒(丸)、藿香正气丸(水、胶囊)、参苓白术散等。

  8湿热互结证:可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宜选甘露消毒丹、胃痛宁片等。

  9瘀血内阻证: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可选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各证型兼杂出现时,中成药应合用。

6胃病吃什么好

  1)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鲜橘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性胃痛、恶心、呕吐。

  2)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好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2开后即可。早晚服食。此方对虚寒胃痛、胀满、呕吐有效。

  3)鲜姜3~5片,红糖适量,以滚开水沏泡,趁热饮服,服后取微汗。适用于寒气犯胃的胃痛。

  4)大葱3~4段,生姜3~5片,白胡椒面适量,以开水冲泡;或于火上煮葱、姜片刻,服时可加少量食盐调味,再放胡椒面,趁热饮汤。适用于因感受寒凉的胃痛。

  5)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后再入桂皮,待山楂将熟去火,滤汁入红糖,调匀后热服。用于因饮食寒凉、粘滑太过所致的胃痛。

  6)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调匀,趁热用食。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

  7)佛手柑20克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服2次。此方对慢性胃炎、胃气痛有较好的疗效。

  8)新鲜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同粳米同煮粥。

  每日服2次。此方治虚寒性胃痛、中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胃脘疼痛。

  9)生山楂片15克,炒麦芽20克。用开水沏泡,待泡开后,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

  10)蜂蜜100~150毫升,隔水蒸熟,于食前空腹1次服下。每日3次,连服2~3周。蜂蜜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11)红茶5克,蜂蜜、白糖适量。将红茶放入低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后再加入蜂蜜和红糖,趁热饮服。每日3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12)老姜250克,红枣250克,猪油250克,面粉250克。

  把老姜洗净抹干水分,和红枣一起用猪油炸酥后研为细末,与面粉调匀加水适量做成小饼,蒸熟后分两天食尽。有温中健脾、解痉止痛作用。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常服有效。

  13)鲜包心菜、饴糖适量。将包心菜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置消毒纱布中绞汁。每日早晚饭前,取鲜包心菜汁1杯,加温后加入适量饴糖饮服。每日2次,每10天为一疗程。有清热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早期疗效明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