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治疗鹅口疮

  鹅口疮,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那么中医饮食治疗鹅口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1.引起鹅口疮的原因 2.中医饮食治疗鹅口疮 3.鹅口疮宝宝护理 4.患上鹅口疮疾病都有哪些危害 5.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1引起鹅口疮的原因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小儿得了鹅口疮要及时治疗.一,局部用药口腔内的局部用药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先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然后用盐水棉球洗干净,最后涂上1%龙胆紫,每天2次,一般2~4天就可治愈.局部也可用制霉菌素,先将制霉菌素50万单位(片)碾成细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儿的口腔内,不喂水,让宝宝自己用舌头搅拌,使药物与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触.一般每天2次,几天后鹅口疮就会荡然无存.

2中医饮食治疗鹅口疮

  1.五倍子30克,枯矾24克,白糖24克,先将五倍子炒黄加入白糖,稍炒片刻,待白糖熔化,倒出凉干,加枯矾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香油和药末调成糊状,抹于患处,每日2~3次,抹药后,白膜即脱落。

  2.生半夏6克,黄连3克,栀子3克,共研细末,陈醋调成糊状(一次量),睡前涂患儿两足涌泉穴,纱布包扎,重者可连敷2~4次。

  3.生石膏24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冰片3克,黄连10克,青黛10克,共研细末,抹患处,每日3~6次。

  4.板蓝根30克,千里光30克,加水浓煎,涂患处,每日5次,亦可少量内服。

  5.蚯蚓2条,洗净,放杯中,加白糖,静置,即有渗出液,将此液涂于患处,每日3~6次。

  6.成药冰硼散或锡类散涂患处。

3鹅口疮宝宝护理

  一旦宝宝得了鹅口疮也不用惊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护理治疗。

  (1)注意病儿口腔的清洁,指导喂服,加强个人卫生。喂乳前后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用不1∶3银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每日3次-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1%龙胆紫。

  (2)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口臭便秘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黄粉1克,开水泡后喂服。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温服。疮面用绿袍散化水以棉签液擦口,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调敷涂口腔患处,每日3次-5次。

  (3)乳母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局部用药

  ●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制霉菌素加鱼肝油涂擦婴幼儿口腔,或制霉菌素药片,每片用10毫升温开水化开,切忌用凉水或开水。用药期间至少7天,或白色斑块消失后,还应坚持再用药1周~2周,以防复发。

  ●可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在哺乳前后洗涤患儿的口腔,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2~3天病变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同时母亲也应用小苏打液清洗乳头,以免重复感染。停用抗生素如果病儿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历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这样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以抑制霉菌生长。注意饮食鼓励宝宝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麦片、面片等;宝宝因为疼痛不愿吃东西、不肯吸吮,这时应耐心用小匙慢慢喂奶,以保证营养;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就医指征宝宝有鹅口疮后,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宝宝不愿意进食。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

  ●若发现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5~7天后仍未改善,或鹅口疮情况越来越严重。

4患上鹅口疮疾病都有哪些危害

  患上口疮疾病都有哪些危害?口疮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所以有些人不是很重视,但是口疮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主动治疗的话,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还会带来更大的危害。那么,口疮疾病的危害是什么呢?

  口疮疾病的危害:

  1、机体免疫

  口疮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更严重的是长期的反复发作将直接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

  2、内分泌失调

  口疮疾病引起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无力、视力减退、眼球痛、飞蚊症、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脏器恶变

  口疮疾病也可引发肌肤关节及内脏器官和会阴部的多发性溃疡、复发性色素膜病变等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恶变。

  4、癌变风险

  口疮疾病长期久治不愈,极有可能导致口腔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口疮疾病反复发作需要多加注意,以防引起白塞氏病。

  5、诱发白塞氏病

  多年来,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依照不同的症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虽然口疮疾病反复发作不一定就患上了白塞氏病,白塞氏病的病因也有很多种,但是大家一定要警惕,如有此类症状,须马上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看了上面有问必答网的小编针对口疮疾病的危害做出的介绍,现在大家了解了吧。所以当发现自己患上口疮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专家指出,口疮疾病还可能和个人体质有关系,只有检查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避免疾病的复发。

5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新生儿马牙容易与鹅口疮相混淆。鹅口疮是一种由真菌感染的儿童口腔疾病,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表现于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当宝宝身体较弱时会发病。

  鹅口疮通常在牙龈周围形成,周围无炎症反应,有斑片状白膜附着,形似奶块。用棉签可轻轻剥去。剥去白色黏膜后,基底部充血明显。轻微感染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的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如果发现孩子口中有白点,家长可以用棉签轻轻的擦一擦,如果白色可以擦掉,留下充血明显的黏膜时极可能是患了鹅口疮,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涂片检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