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如何早期发现胃癌?不单单是胃癌,其他的恶性肿瘤在早期的时候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也很少会出现不良的反应,由于这种原因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就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当确诊为胃癌的时候一般已经是处于胃癌的中晚期了,这就给胃癌患者的生命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胃癌?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1.胃癌的发作原因有哪些 2.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3.胃癌与胃息肉大有区别 4.手术治疗胃癌的方法有哪些 5.胃癌术后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些什么

1胃癌的发作原因有哪些

  1、导致胃癌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还是饮食的问题。如今胃癌之所以会如此的猖獗,原因就在于,目前,人们的饮食方法出了问题。现在人吃的越来越怪异,像腌渍食品、酸菜(含N-亚硝基化合物),以及这些物质中存在的致癌物,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癌症的诱导因素,为人类的胃癌发生起了很强的促进作用,如其结果与流行病学证据相一致时,其结果才令人信服,还是不要过分的追求高盐的食物为好。

  为了预防胃癌,很多东西都是不能频繁的吃的。熏制鱼类、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是诱发胃癌的重大因素,另外还有发霉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也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2、导致胃癌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资料显示,胃癌是有家族性聚集倾向的,如果有家族人员得胃癌,那么,他们的亲属也可能患有胃癌。

  3、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胃癌的一个因素,例如,一个地区的重金属含量很大的话,那个地区的人就可能得胃癌。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入量明显低于低发区。这些足够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率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率达9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率。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筛选方法。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胃镜检查26634例,检出胃癌951例,占胃镜检查术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医院胃镜检查适应证偏严,致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难以提高。

  高危人群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3胃癌与胃息肉大有区别

  胃息肉不是胃癌 ,但是胃息肉有恶变的可能 ,是胃癌的癌前期状态。因此患有胃息肉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定期随访 ,及时处理。

  息肉是指黏膜面凸起到腔内的任何可见的过度生长的组织 ,其大体表现、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各不相同。胃息肉在无症状的人中的发生率低于 1% 。胃息肉可分成非肿瘤性息肉( 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异位性息肉等 )和肿瘤性息肉( 包括扁平腺瘤即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即绒毛状腺瘤 )两大类 ,前者的恶变机会不高 ,而后者有很高的恶变倾向。炎性息肉无恶变倾向;错构瘤性和异位性息肉很少发生癌变。增生性( 再生性 )息肉由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及固有腺体组成 ,细胞分化良好 ,有时伴有间质增生和排列紊乱的平滑肌束 ,这种息肉一般可发生多个 ,但很少发生肠化 ,癌变率较低 ,仅 1% 左右。但增生性息肉长大后可发生局部异型增生( 腺瘤性变 ) ,也可发生恶变 ,而且在有息肉的胃内同时存在癌的发生率可达 7。4%~13% ,故在发现胃息肉时应仔细检查整个胃。

  腺瘤性息肉属真性肿瘤 ,占胃息肉的 10%~25% ,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 ,男性比女性多见( 2:1 ) ,好发于胃窦部。多数为广基无蒂的扁平腺瘤 ,或蒂粗而短 ,较少为有蒂或呈乳头状( 绒毛状 )。组织学分类( 按 WHO 分型 )可分为管状、乳头状( 绒毛状 ) 及管状绒毛状混合型 ,常伴有明显的肠化和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癌变率很高 ,达 40% 左右。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一般当息肉的直径超过 2 厘米时需警惕恶变。日本学者 Nagayo 把腺瘤性息肉列为交界性病变 ,认为单凭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时难以确定其良恶性 ,需做长期随访方能作出结论。同样 ,也应注意到与其共存的胃癌常见 ,因此 ,当发现有腺瘤性息肉病灶时 ,应仔细寻找其他部位有无胃癌并存现象 ,息肉摘除后的病例 ,仍应每年做胃镜检查随访。对大多数有蒂的息肉 ,最简单和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内镜下摘除;不能做内镜摘除的腺瘤 ,应切开胃做腺瘤切除 ,并从邻近处多取黏膜活检以观察有无异型增生或明显的癌变存在。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加德纳综合征( Gardner Syndrome )病人的胃内也可有多发性胃底腺息肉、胃腺瘤和十二指肠腺瘤 ,这种腺瘤的癌变发生率与散发的胃腺瘤相仿。

4手术治疗胃癌的方法有哪些

  1.胃癌根治性切除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连同胃远端的2/3或4/5,全部大、小网膜,十二指肠第一部分和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整块切除,胃或十二指肠断端无癌细胞残癌。

  2.扩大根治性切除范围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胃癌切除全胃或邻近受侵犯的横结肠、肝左叶、脾脏,胰体尾和贲门左、脾脉管旁的淋巴结等。以上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直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主要分歧点是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除的范围。

  姑息性切除术:凡胃癌已有腹膜或淋巴结广泛转移时,而原发肿瘤可以切除,病人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者,可以放阡姑息性胃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病人中毒症状,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再辅以化疗、中药真情散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短路手术,适用于晚期胃癌不能手术切除,同时伴有梗阻的病人:

  如幽门窦部癌合并幽门梗阻者可作结肠前或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胃癌伴有梗阻时可作空肠食管侧侧吻合术,后者常需开胸才能完成手术,胃癌手术适应证应严于前者。一般捷径手术不能提高疗效,但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运用中药真情散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胃癌复发和转移。

5胃癌术后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些什么

  注意1、胃癌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适当的忌口问题:一般胃癌患者在刚进行手术后是需要进食一段时间的,患者可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在术后五天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2小时一次。若术后恢复正常,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量极少。术后2~3周时,胃癌的术后饮食护理方法,对有部分病人可能进甜食(如牛奶加糖等)后出现心慌、出汗、头昏、恶心、上腹部不舒服等症状,一般持续15~30分钟可自行缓解,被称之为倾倒综合征。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若想要进甜食,应当同时适量进食易消化的咸食,并要控制进食速度。

  注意2、胃癌患者在术后出院后要注意饮食的护理方法问题:一般患者胃癌患者在术后允许进食的情况下,患者应初进食一些软饭,在饮食上的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矿物质铁和维生素,禁忌烟酒,饮食有规律,术后3~6个月后可逐渐根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注意3、患者在术后要注意康复期饮食:胃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康复期,在日常饮食上要尽可能的少吃霉制食品、腌制鱼肉、咸菜、烟熏食物。这些事都是对胃癌病情不利的食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