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目录 1.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2.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 3.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日常保养 4.三叉神经痛的详细治疗方法 5.三叉神经痛食疗保健

1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1.疼痛的性质·

  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犹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撕裂样痛,多在谈话、进餐或洗脸时发生,每次历经数秒或数十秒至1~2min,疼痛立即向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区域的范围扩散。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严重者咬牙,用力揉搓面部,并且躲避开谈话的人。颜面发红、咀嚼肌和面肌痉挛,故称单面肌痛性肌痉挛现象或称痛性抽搐。疼痛可骤然消失,在2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如同正常人。

  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常在受凉感冒后出现,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表情沮丧痛苦,乃至失去生活信心而轻生。有些患者早期,呈季节性发作,疼痛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的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然后无任何原因的自然消失。直到下一年的同一季节开始发作。

  2.疼痛部位

  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较多,双侧少见,后者也常从一侧开始,而后累及对侧,且两侧疼痛发作区不一定对称。以一侧为主,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或第2、3支两支内的区域。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但不扩散越过中线而至对侧。如第1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2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3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

  3.触发点(扳机点)

  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4.其他症状

  由于疼痛并面部肌肉痉挛性抽搐,口角可向患侧歪。发病初期,面部、眼结合膜充血发红、流泪、流涕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5.神经系统体征

  神经系统查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部分病人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之外,均无阳性体征发现。少数病人,发病后期,多因采用过酒精封闭及射频治疗后,患侧疼痛区域内感觉减退,以致部分麻木。对于这种情况应作详细神经系统查体,以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在三叉神经痛时,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都参与疼痛的产生与传递,因此根据现代临床实践及动物试验结果,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以下几种学说。

  (1)周围病原学说

  三叉神经末梢到脑干核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刺激三叉神经,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改变,从而发生三叉神经分布区范围内的阵发性剧痛性的学说。

  (2)中枢病因学说:

  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的脑内核团,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及大脑皮质均可因周围病变刺激及中枢本身的伤害性刺激,而导致三叉神经痛。

  (3)变态反应学说:

  1967年Hanes根据三叉神经痛突然发作和可逆性,曾提出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一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

  (4)病毒感染学说:

  大脑皮质是周身感觉的最高中枢,早有定论,对三叉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的病灶所致的疼痛,均是通过大脑皮质反映出来的。如疱疹和单纯疱疹的病毒感染,可沿三叉神经系统的通路而侵入三叉神经分布相应的大脑皮质,使三叉神经疼痛发作。

  (5)家族遗传学说:

  在临床上曾有人报道,一个家庭兄弟姊妹7人其中6人患有三叉神经痛,其中2人患双侧性疼痛。另有一个家庭中,母亲及6个孩子中的3个孩子患有三叉神经痛,其中2人为双侧性疼痛。从而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关系不大与人类种族无关。

  (6)综合病因学说:

  上述各种学说均不能满意解释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以致Dott(1951年)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起因在脑干内,动作或触动扳机点可引起短的冲动(Short Circuit)在脑干内迅速叠加,从而引起剧烈疼痛发作。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近几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特别是神经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和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发病率的认识有了更深入了解和认识。发现三叉神经系统的所属部位或邻近部位的各种病灶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有颅内和颅底骨的肿瘤、血管畸形、蛛网膜粘连增厚、多发性硬化等。

  二、发病机制

  有假说认为三叉神经痛的面部疼痛发作,是该神经的下行核,因接受的冲动流过多释放引起的。有两个支持此假说的证据:切断耳大神经或枕神经可缓解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或者静脉注射苯妥英钠(大仑丁)可中止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日益增加的证据表明,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附近,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以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3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日常保养

  1.饮食要有规律 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等。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三叉神经痛的详细治疗方法

  治疗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切除原发病灶,疼痛的处理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同,但效果较差。

  一、药物治疗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抗癫痫药治疗有效。

  (1)抗癫痫药物

  ①卡马西平。常为首选,起始剂量为0.1g,口服,3次/d;常用剂量0.6g/d,最大剂量为1.0g,/d;疼痛停止后逐渐减量,采用最小有效维持0.6—0.8g/d,有效率约70%,孕妇忌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等,但多于数日后消失;偶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曾有发生共济失调、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障碍等报道,需立即停药。②苯妥英钠。0.1g口服,3次/d,如无效可每日增加0.05g,数日后加至0.6g/d;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单药治疗无效者两药合用可能有效。③氯硝西泮。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显缓解;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错乱,停药后消失;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无效时可试用。

  (2)巴氯芬

  起始剂量5mg,口服,3次/d,常用剂量30~40mg/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嗜睡等,约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

  (3)维生素B12

  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维生素B12可能缓解疼痛,机制不清。剂量为1000~2000μg,肌内注射,每周2—3次,连用4—8周为一疗程。通常无不良反应,偶有一过性头晕,全身瘙痒和复视等。

  (4)匹莫齐特

  文献报告匹莫齐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剂量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后,12mg/d,均分为2次服。约83.3%的病例可出现手颤、记忆力减退、睡眠中肢体抖动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用药后4~6周,通常不需终止治疗。

  (5)封闭疗法

  服药无效者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以甘油为首选,使之发生变性,不良反应为注射区面部感觉缺失,但可获得止痛效果。可采取:①周围支封闭,在眶下、眶上、上颌、下颌神经分支处局部麻醉,注入无水酒精0.3~0.5ml,疗效期短(一般1一6个月),除眶上神经封闭现已少用;②半月神经节封闭,注射药物破坏节内感觉神经细胞,疗效较持久,但注射技术较难,CT监视下注射可提高成功率。

  二、其他

  1.维生素B12每日500~1 000μg,肌肉注射;或加入麻药内做神经干封闭。

  2.七叶莲

  为术通科术瓜属。针剂(2 ml,5g)每日2次肌肉注射,每次2~4 ml;片剂(4 g)每日2次口服。每次3片。

  3.山莨菪碱(654—2)类似阿托品,可解除血管痉挛,并有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疗效。针剂(5~1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片剂(5~10 mg),每日3次,每次5~10mg口服。

  三、封闭治疗

  采用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注射于受累神经的周围分支、颅底主干或三叉神经节,只要能使痛区,尤其是“扳机点”附近麻木,即可达到止痛的目的。为使穿刺准确,且不致损伤重要结构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具有明显骨性解剖标志,神经部位比较固定,如三叉神经分支通过骨孔出入口处(如眶上孔、眶下孔、后上牙槽孔、翼腭窝、颏孔、下颌孔、卵圆孔等处)。

  封闭治疗的指征为:①经服药治疗无效或服药治疗有明显反应者。②头部CT、MRI检查未发现颅底病变者。③即使发现颅底病变,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者。④患者身体情况差,不适宜接受手术治疗者。⑤术前封闭或诊断性封闭。

  1.经皮周围支注射法:可用无水乙醇、无水甘油、普鲁卡因做下颌神经、眶下神经、眶上神经及颏神经出骨孔处封闭注射。此法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2.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将无水乙醇、无水甘油注射到三叉神经节处,以破坏节内感觉神经细胞,可以达到相对较持久的止痛疗效。一般为2~3年。注射无水乙醇量为0.3~0.5ml,无水甘油量为0.4~0.6ml。给药前可以先用少许普鲁卡因注入,以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准确,并可减轻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所致剧烈疼痛。穿刺方法有:①侧入法:病人侧卧,注射侧向上。在下颌切迹最低点处穿刺,针尖在冠状面上与面颊成110°~115。角,在水平面上与面颊成直角,深4~5cm处可达卵圆孔,此时患者感下颌神经分布区剧痛,注入少量普鲁卡因后继续进针0.5~1.0cm,即达Meckel腔。②前入法;病人仰卧或坐位,双眼平视前方。在离口角3cm相当于第二上瞻牙平面处进针,穿刺方向正面看对准同侧瞳孔之中点;侧面看对准颧弓中点前方lcm处。进针5~6cm可达颅底。进入卵圆孔时病人感下颌区剧痛,注入少量普鲁卡因后继续进针0.5~1.0cm,即达Meckel腔。为使穿刺准确,可在x线或荧屏监视下操作,为确保针尖在Meckel腔内,还可以做Meckel腔碘剂造影,证实穿刺正确后再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注药后患者应保持坐位数小时,以保证药物作用于三叉神经节。术后给于口服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病人在休息后即可回家观察,不必住院。其不良后果有角膜感觉缺失(4%)。

  (三)经皮三叉神经节后射频电凝疗法

  将射频电极针经皮插入三叉神经节内,通电加热至65~75℃,维持时间1分钟,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节后无髓鞘Aδ和C细纤维,达到止痛目的。

  (四)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当患者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体质差、年老而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时,可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但因术后神经再生,易复发。

  手术在局麻下操作。

  1.眶上神经与滑车神经撕脱术:术前剃去病侧眉毛,切口自眉毛的眉间开始,横行切口,略过眶上切迹,长约2cm。逐层分离,显露眶上切迹,暴露血管、神经,先用血管钳夹住眶上神经与滑车神经,将滑车神经切断之后,用血管钳向近心端撕脱眶上神经约1~2cm即可。

  2.眶下神经撕脱术:方法同上,切口选用以眶下孔为中心,向双侧延长2cm之横切口。

  3.下牙槽神经撕脱术:沿下颌角下缘做弧形切口,逐层分离显露下颌骨,于下颁骨中央部位钻孔,骨皮质去除后,可见骨髓腔内下牙槽神经。将该神经钩起,用血管钳夹住,向近心端做旋转扭曲动作,即可将神经撕脱1~2cm。

  (五)三叉神经根减压术

  病人全麻,仰卧位。头向对侧旋转45。,在疼痛侧自颧弓中点上缘开始向后上呈70°倾斜直切口,长约5~6cm,顺皮肤切开颞筋膜、颞肌、骨膜,达颅骨。在颞骨鳞部做3.5~4cm直径之骨窗,下缘达颅底。用脑压板和吸引器将硬脑膜自颅中窝底部分离并找到棘孔,用直径3~4mm的小棉粒填塞之,以阻断脑膜中动脉血流。于棘孔内后方几毫米处可找到卵圆孔。将三叉神经节的固有膜与颞叶硬脑膜分离后。向后方将神经根的固有膜与颞叶硬脑膜分离,直达岩骨嵴,沿神经根的纵轴方向将固有膜切开,三叉神经节的固有膜及上,下颌神经的鞘膜也予以同时切开进行减压。(六)经颞Frazier手术

  手术入路与上述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相同,在显露出三叉神经节后,与神经纤维走行方向垂直切开三叉神经节和后根固有膜,即可见感觉根及三叉神经节纤维。感觉根纤维呈灰黄色,粗约2~4mm,用小钩提位于外侧的第二、三支感觉纤维,将其切断。切断部位愈接近岩骨嵴愈好(勿伤运动根,运动根位于第三支内侧,有1~2mm粗)。

  (七)颅后窝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切断术

  全麻,坐位,头略向患侧旋转,头架固定。枕下侧方入路达小脑脑桥三角区,骨窗约4cm大小。乳突气房被打开时,可用骨蜡填塞。放射状切开硬脑膜,打开小脑延髓池放脑脊液后,将小脑向内上方牵开(5点向11点,或7点向1点牵拉小脑),可见后组脑神经(用棉片保护)、听神经、面神经及内听动脉,切开蛛网膜,于听神经前上约1~2cm处可见三叉神经根,注意在三叉神经根附近有岩静脉,勿损伤,必要时电凝切断。分离贴附在神经根上的蛛网膜后,仔细探查有无小血管压迫神经根。

  如有小血管雎皂神经根,则用小块Teflon片或小块肌肉片插入血管、神经之问,再用生物蛋白胶少许将之固定,即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其常见不良后果有死亡(0.2%~1%)、小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1.5%)、幕上卒中(0.7%)、第Ⅳ脑神经麻痹(3.5%)、短暂的第Ⅵ脑神经麻痹(1.6%)、单侧听力丧失(3%)。

  如未发现有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则可将神经根后外3/4纤维切断,即Dandy感觉根切断术,同样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止痛效果。其缺点是面部触觉不能保留,有的病人还可有角膜感觉缺失、角膜渍疡、失明,痛性麻木等。也有学者采用双极电凝器电凝处理的办法。

  在上述手术治疗方法中,以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切断术的疗效最确切持久,但该手术操作靠近脑干,危险性大,宜在显微镜下操作。建议尽可能术中于右心房置管并用超声多普勒监测,以防空气栓塞之并发症出现以及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抽气处理。

  (八)立体定向照射术,如X刀或γ刀等处理

  四、手术治疗

  1.病变骨腔清除术

  对颌骨x线片显示有病变骨腔的患者,接口腔外科手术常规,从口内途径行“颌骨内病变骨腔清除术”。

  2.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主要适用于眶下神经和下齿楷神经。

  (1)眶下神经撕脱术(口内进路)

  在患侧尖牙凹部位,于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横行或弧形切口,长约4.0 cm。切开黏膜和骨膜,自背面剥离,向上掀起面颊部软组织,显露骨面及眶下孔和眶下神经血管束。用纯分离法将神经游离;继在眶下孔处用止血钳夹住神经,尽量自孔内拖出,直至撕脱,随之,再将其各分支也尽可能自皮下撕脱,按常规缝合创口。

  (2)下齿槽神经撕脱术(口内进路)

  沿下颌升支前缘及磨牙后区舌侧纵行切开口腔黏膜,继沿下颌支内侧骨面剥离,显露下颌小舌及下颌孔,在其上方寻找进入下颌孔的血管神经柬.将神经分离出来,并用单钩或丝线将其牵出。用两把止血钳,分上下端夹住神经束,从中间切断,然后分别扭转止血钳,尽量将神经拖出撕脱。彻底止血后,置胶片引流,缝合软组织。

  3.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或称“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此法是通过高频电流加热,使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凝固及蛋白变性,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而止痛。本法的优点是止痛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在20%左右),且可重复应用;较开颅手术简便、安全、无死亡,所以容易为患者接受。

  4.开颅手术

  属脑外科手术范畴。常用的有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和微血管减压术。

5三叉神经痛食疗保健

  1,葵盘煎:

  [原料]向日葵盘。

  [制法]向日葵盘去籽,撕成几块煎水。

  [功效]平肝。用于三叉神经痛。

  [服法]3次/d。

  2,猪脑天麻汤:

  [原料]猪脑1个,天麻2 g。

  [制法]将天麻研粉,和猪脑一起加水适量,以文火炖1小时,去渣。

  [功效]益肾填髓,补脑镇痛。用于三叉神经痛。

  [服法]喝汤。吃猪脑。1剂/d,分次服完,经常食用。

  3,当归酒:

  [原料]当归30 g,酒1000 mL。

  [制法]将当归同酒煎至600 mL。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用于三叉神经痛。

  [服法]适量饮用,常饮。

  4,核桃仁黄酒饮:

  [原料]核桃仁5粒,白糖50 g,黄酒50 mL。

  [制法]将核桃仁、白糖放入碗中捣碎成泥,加黄酒50 mL,文火煎10分钟。

  [功效]通经脉,益肾气。用于肾气亏虚型三叉神经痛。

  [服法]1剂/d,分2次服,经常服用。

  5,龙眼于炖鸡蛋;

  [原料]龙眼干100 g,鸡蛋2枚,白糖适量。

  [制法]将适量龙眼干捣碎,同鸡蛋加水适量炖至蛋熟,鸡蛋去壳,再炖1小时,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用于心脾亏虚型三叉神经痛。

  [服法]吃鸡蛋,喝汤。1剂/d,分2次食完,常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