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康复医学科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理疗科,发展过程几经曲折,至今已有50年了。科室现有员工21名,包括医生8名,护士7名,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职称2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15名。医疗用房近3000平方米,设置病房24张。有300多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大厅,内置价值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成套先进康复设施,能对多种损伤(运动损伤、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烧伤等)和多种疾病(骨关节病、脑血管意外、小儿脑瘫、组织炎症等)所引起的疼痛及运动、言语、智力障碍开展系统的康复治疗。通过规范化管理和不断开拓创新,于2009年已获批成为重庆市特色专科,经济规模从初期的年收入2千多元增加到目前的200多万元。康复医学科已成为重庆市本专业学会副主委单位,在重庆康复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二、历史沿革成立:60年代初成立理疗科,由孔庆贤主任负责。当时医院派出3名医生在重庆工人疗养院学习物理治疗技术,回院后开展理疗工作。理疗作为当时从苏联传到我国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因为不吃药,不打针,仅靠一些物理刺激就能解除病痛,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年代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也是干部保健的重要内容。成立初期:1963~1967年,由孔庆贤主任负责。此期又派出3名医生到北京301医院学习理疗技术,增强了科室实力,开展了电、声、光、磁、热等各种理疗和体疗,主要的适应症是骨关节病、各种软组织损伤、炎症性疾病等。停滞期:1967~197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理疗科被取消,所有的理疗工作陷于停顿状态。重建期:1979~1993年,由彭惠荪主任负责。1979年医院又派出医生到了全国规模、条件的辽宁鞍山汤岗子理疗医院学习理疗技术,回来后再次将理疗工作开展起来。此期理疗与针灸合并成一个科室,叫针灸理疗科。由于理疗与针灸相结合,适应症较为广泛。理疗发展期:1993~2002年,由符晓主任负责,参加了卫生部全国物理康复医师培训班学习。此期理疗科重新独立成科,理疗科进入了加速发展期。1995引进了当时世界上的电脑程控多种模式牵引床、热磁振综合治疗仪、气压促四肢循环装置等进口理疗设备,还配备了电脑中频、激光、超声等,提高了骨关节病和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开展了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突发性耳聋、顽固性皮肤病、感染性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等有独特疗效,扩大了治疗病种。当时的理疗科发展成为重庆市理疗界、有影响力的科室。此期承担了市老干部、老红军、干部等的保健任务,还对现代康复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理论学习和人才贮备,为下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康复发展期:2002~至今,由符晓主任负责。此期更名为康复医学科,大力开展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工作。针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损伤、骨关节病、周围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定,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并结合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实现了康复评定与功能训练、先进的理疗技术、传统的康复技术三合一整合。加强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著,申报了3项市、局级科研课题,完成并通过课题验收1项。加强了、国内学术交流,符晓主任先后4次应邀参加由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康复代表团出席康复学术交流大会。此时的科室已从单一的理疗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康复医学科,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特色专科,2010年开设康复病床24张,同时承担着市老干部、老红军、干部等的康复和保健任务。三、业务技术1.重庆市康复医学特色专科科室于2009年被评重庆市康复医学特色专科。经重庆市组的现场考察,组成员对康复医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具有一定规模。拥有一支专业成熟,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1人,配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拥有目前国内、完善的康复训练器材和众多进口理疗仪器,设有独立的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牵引治疗室及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室。康复医学科将以现代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为主要康复手段与传统康复如针灸推拿有机结合,综合实力处于重庆市前列,学科建设颇具特色,特别是光量子血疗在重庆市,乃至全国独树一帜。2.康复医学科治疗的主要病种(1)神经系统疾病:偏瘫、截瘫、四肢瘫、脑瘫、面瘫、带状疱疹、头痛、坐骨神经痛等。(2)骨关节肌肉疾病:骨折术后功能障碍、骨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椎间盘突出症、落枕、急性腰扭伤、软组织损伤等。(3)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脑血管供血不足、头昏、呃逆、支气管炎等。(4)感官及智力残疾:咽炎、耳鸣、耳聋、近视、眼底病。(5)其它:慢性疼痛、痛经、小儿遗尿、面肌痉挛、颞颌关节炎、盆腔炎、转筋、肥胖症等。3.康复医学科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直流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肌电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颈椎、腰椎牵引疗法。(2)运动疗法:主要针对脑血管病、脑外伤引起的偏瘫,脊髓损伤引起的瘫痪,小儿脑瘫和骨折后功能障碍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3)作业治疗:治疗的病种主要包括:“三瘫一截”。通过作业疗法的评定与治疗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限度的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DL)自理能力,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创造条件。(3)职业治疗:就业训练、日常生活技巧训练、轮椅训练等。(4)言语治疗:失语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认知障碍训练。(5)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火罐、中药。(6)康复工程:假肢装配及训练、辅助具装配及训练四、教学与人才培养作为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多次接受实习生和进修生。严格执行实习生和进修生的培训计划,有专人进行带教、科内学习讲座、考核评定等。对本科室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则送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上海华山、同济医大、三医大、重医等地进修培养,使年轻一代不断成长。五、科研与学术交流申报市、局级课题3项,完成并通过验收1项。每年都有多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符晓主任还多次应邀出席康复学术大会,她在UBIO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国内的重视。2005年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形成友好合作,并互派学者访问进行康复学术交流,于当年在我院开办了康复论坛。六、论文与专著科室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卫生部大、中专康复治疗专业规划教材3部。七、符晓、涂小华、何增义八、学科学术带头人符晓:女,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学会委员;重庆市物理康复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课题申报3项,已完成1项。擅治:骨关节病的治疗与康复;缺血缺氧性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慢阻肺的康复诊疗,特别是应用UBIO治疗脑梗塞、突发性耳聋、牛皮癣、过敏性皮炎、湿疹、顽固性口腔溃疡、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涂小华:男,副主任医师,重庆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常委、重庆康复医学会常委、重庆康复医学会脑瘫专委会常委、重庆医科大学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课题申报3项,已完成1项。擅治:脑供血不足头昏、脑卒中偏瘫、颅脑损伤瘫痪、小儿脑瘫、截瘫、面瘫、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骨折后功能障碍、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痛经、小儿遗尿、皮肤搔痒、慢性盆腔炎、呃逆、颞颌关节炎、转筋等病症。何增义:男,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康复讲师、康复主管治疗师,曾任四川省康复教育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康复治疗师专委会委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科研课题1项,3次参编卫生部康复专业规划教材。擅长:骨关节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韧带损伤的康复治疗。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