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同年,时任神经科主任的美国人AndrewHWoods创立了理疗室,开展对神经疾病患者的电刺激疗法。1932年,美国的理疗学家MaryMcMillan女士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创立了独立的理疗科,标志着北京协和医院理疗科的正式成立,是今天物理医学康复科的前身。当时的理疗科位于老楼的地下一层,设有蜡疗、电疗、光疗、水疗、体疗等治疗室。这是国内早成立的理疗科。同时,McMillian女士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面向医学生的理疗教学课程,16学时。1939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MaryMcMillian女士的文章“现代医院的物理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39,Vol56:159-170.)。这应该是近代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早的关于物理治疗的文章。1942年,McMillian女士回国。1948年美籍华人黄厚璞女士接任理疗科主任,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又开展了按摩疗法。著有《按摩术与体育治疗》,195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早的关于体育治疗的学术专著。黄厚璞女士担任理疗科主任直至1963年退休,1966年文革中受迫害惨死。1953年,杨子彬大夫由苏联举办的理疗培训班结业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1954年,邹贤华获得前苏联理疗学副博士学位后来到协和医院,他们曾分别前后担任理疗科副主任、主任。其间,邹贤华大夫还开始了对A型超声诊断的研究。1986年超声诊断与理疗分离独立设科,1989年,邹贤华大夫离开理疗科到超声诊断科工作。在1986年理疗科与超声诊断科分离之前,担任科室副主任的还有张缙熙大夫。1986~2005年华桂茹大夫先后担任科室副主任、主任。2007年,陈丽霞大夫担任科室副主任,负责人,王燕大夫同时任科室副主任。上世纪三十年代,协和医院理疗科的创立是遵循按照美国现代物理医学的模式进行的,进入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治格局和关系间的变化,学科的发展渐渐引入前苏联模式。从上述科室初创及发展前期的经历可以看出,学科的发展不能独立于当时政治经济状况,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摆脱时代潮流的裹挟。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飞速发展,北京协和医院理疗科抓住机遇,充实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内容,1983年,正式更名物理医学康复科。2001年11月-2003年5月间,曾开设康复病房,陈丽霞医生担任首任病房主管医生。目前,物理医学康复科有康复医师5名,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理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共计15名,专业设置日趋完善,人员结构更加合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时,由于疾病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的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将走出单一的治疗模式,向着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多领域伸展,人文化、立体化、全方位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物理医学与康复作为一门以功能恢复为目标、蕴涵深刻人文关怀的学科,无疑将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风物长宜放眼量”,物理医学康复科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借助学科建设的契机,全科上下,团结奋进,伴随着协和的发展,也终将成为协和群星中熠熠发光的一颗。 特色治疗热门半导体激光技术热门生物反馈疗法热门运动再学习法对小儿脑瘫的早期干预热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热门偏振光治疗疼痛热门低频脉冲磁场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热门高压交变电场治疗失眠、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热门McKenzie手法治疗下腰痛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