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急救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呼吸机救治危重患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986年成立ICU,为国内建立较早的儿科ICU,2000年成立急诊科,专业设置包括NICU、PICU、急诊室、血气实验室。20多年来在儿科危重症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2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奖。董声焕研究员等开展的“小儿呼吸衰竭的研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系列奖项(1987)。宋国维研究员、任晓旭主任及急诊科作为主要参与者的我国“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5)。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急救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重症监护床位从5~6张发展到近20张,机械通气治疗从20~30例/年发展到400余例/年,从单纯的ICU发展成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重症监护一体化,符合现代急救模式的急诊科。常规重症监护治疗工作量逐年大幅攀升,院前危重转运、高频通气、无创机械通气,经末梢置中心静脉导管、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脑电监测等一系列重症监护治疗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还将开展床旁连续血液净化等一系列新技术。科内人才济济,梯队合理,可培养本专业硕士、博士,多项课题在研,临床技术水平先进,临床与实验室紧密结合的研究模式成为突出特点,部分研究及应用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手足口病危重症和甲型H1NI流感危重症,使小儿重症监护专业面临新的挑战,儿研所的急救专业团队出色完成上述危重救治工作。特别是我们对甲型H1NI流感危重症救治经验总结为决策提供了宝贵资料和技术数据;救治经验总结在全国危重症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