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别名:短肠综合症)

短肠综合征症状

     1.急性期

  一般表现术后1~3个月因大量腹泻导致液体和电解质丢失,紊乱严重者危及病人生命,2~3周达高峰,每天从大便中丢失液体2.5~5升。除腹泻外,尚有乏力、少尿及脱水、电解质缺乏、酸碱平衡紊乱、低钙、低镁、抽搐等表现。

  2.适应期

  适应阶段:常延续数月至1年。该期腹泻明显减轻,水及电解质失衡有所缓解。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消瘦,严重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也可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而出现夜盲症、周围神经炎、凝血障碍性出血倾向、贫血及骨软化等。稳定期:一般经过术后1年左右时间才呈现稳定状态。由于残留的肠管已能最大限度地代偿,病情逐渐稳定,可维持相对正常的家庭生活,但仍可能有脂溶性维生素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回肠切除过多,患者可出现维生素B12的缺乏症。部分病人不可能达到完全经口营养的阶段,需借助于家庭胃肠外营养。

  3.临床特点

  (1)腹泻 广泛小肠切除术后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食物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继发于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吸收功能障碍。

  (2)胃液高分泌状态及消化性溃疡 胃高分泌状态是广泛小肠切除术后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造成严重的消化性溃疡病,而且对短肠综合征吸收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造成黏膜弥漫性。

  (3)营养障碍 小肠广泛切除术后,对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均发生障碍,导致热卡不足、体重减轻、疲乏,儿童可导致发育缓慢。

  (4)肠道高草酸和肾结石 回肠切除和回肠疾病后肾结石发病率增高。

  (5)细菌过度生长 炎性肠道病如Crohn病或放射性肠炎导致的肠间瘘、小肠狭窄、空回肠短路及回结肠切除术后,病人易出现细菌过度繁殖,空回肠短路后由于盲袢内淤积增加,可引起细菌过度繁殖;回结肠切除病人则可能与回盲瓣功能丧失有关,可导致结肠细菌大量反流入小肠。

短肠综合征专家答疑

短肠综合征,营养支持,肠内肠外... 门静脉血栓并且伴有短肠综合征怎... 短肠综合征不可以抽烟吗 短肠综合征能治好吗 短肠综合征能吃什么食物 短肠综合征症状 短肠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 短肠综合征饮食注意哪些 婴儿短肠综合征能长大吗? 短肠综合征是什么呢?

短肠综合征热门文章

短肠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短肠综合征如何进行外科治疗? 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知识分期 短肠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短肠综合症常见的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