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怎样形成的

2022-02-23 19:45:39

杨栋梁 副主任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胆脂瘤型中耳炎在早期不伴感染时,可无任何症状,不过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传导性聋、耳溢液、耳鸣等症状,其中传导性聋的轻症程度不一,到晚期病变侵犯耳蜗导致全聋者,听力还难以恢复,会留有耳聋等后遗症,那么胆脂瘤型中耳炎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就给大家具体地介绍一下吧。

1、袋状内陷学说

由于咽鼓管通气功能不良,致使中耳内长时间处于负压中或者是咽鼓管功能虽无异常,但是中耳长时间受到炎症刺激,就易使得鼓室处的黏膜、韧带以及黏膜皱壁出现肿胀增厚,甚至是发生粘连,导致鼓前峡和鼓后峡全部或部位闭锁,形成互不相通的系统。同时,受上鼓室长期较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弛部向鼓室内陷入,逐渐形成内陷囊带。而囊袋中的角化物以及上皮屑无法排出,就容易在囊内堆积增加,逐渐形成胆脂瘤,诱发该病。

2、上皮移行学说

具有鼓膜边缘性穿孔或者是较大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外耳道以及鼓膜的上皮会沿边缘性穿孔的骨面向鼓室内移行生长,逐渐伸达鼓室窦、乳突区、鼓窦等部位,同时其脱落的上皮以及角化物质会堆积在这些部位而不能自洁,然后逐渐累及成团,形成继发性胆脂瘤,诱发该病。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应该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相关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清楚之后,就可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尽量降低该病发生的风险。而对于已患病者,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去除病变组织,防止并发症,改善听力。经治疗之后,早期患者预后较早,晚期患者预后较差,不仅会影响听力破坏骨质,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