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性假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13-05-27 15:38:14

曾重 主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肝脏炎性假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疾病,每个患者都非常的担心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面对社会上如此众多的疾病,肝脏炎性假瘤可能是比较小的一个,想要了解肝脏炎性假瘤能否治愈我们就要知道肝脏炎性假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专家一起去看看吧。

IPT的基本病理特征是炎性增生肿块,主要由纤维基质和浆细胞为主的各种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所构成的局灶性病变,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5cm,文献报道最大者为25cm×25cm×13cm,近年因B超等影像技术普遍应用而易被发现,多为直径2~4cm左右的小型病灶,IPT多见于肝脏表面,可与腹壁,膈肌和周围组织有炎性粘连;少数可位于肝实质深部或第一,二肝门附近,肝脏炎性假瘤具有完整包膜,界限清楚,坚硬,质韧,其切面光滑平整,呈灰白色或黄色,镜下可见浆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环状细胞等各种炎性细胞,病变周围有明显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有的可能是大量肝细胞坏死,但液化少见,肝脏通常无肝硬化。

炎性假瘤的细胞成分,在不同病例各不相同,Someren根据其细胞成分将IPT分为3种组织类型:

①以弥漫致密的纤维增生为主的称为硬化性假瘤;

②以组织细胞占优势者称黄色肉芽肿;

③以浆细胞为主的称为浆细胞肉芽肿,目前尚不明确这些组织类型与临床过程有何密切的相关性。

对于很多人来说肝脏炎性假瘤可能是很可怕的疾病,但是经过我们了解肝脏炎性假瘤的发病机制之后我们就会了解到肝脏炎性假瘤这个疾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不了解疾病而导致人们有严重的后果的,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要对疾病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