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尿道瓣膜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2013-03-24 21:37:16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一)治疗

治疗措施的选择取决于肾功能的情况及患儿的年龄。对婴儿后尿道瓣膜症所引起的严重尿路梗阻的首要治疗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控制感染及经尿道或膀胱置管引流,应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并使肾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改善一般情况。一般来讲,导管引流5~7天,即可适当地恢复现存的肾脏功能。

近年来,由于内镜的应用使后尿道瓣膜症较易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在肾功能改善后,可经尿道或膀胱电灼瓣膜。可用8F内镜或输尿管镜观察尿道,了解外括约肌部位。如经尿道放入内镜,从膀胱内向外冲水则可见瓣膜向外张开,电灼5点、7点及中间12点部位的瓣膜。对不能经尿道放入内镜者可经膀胱造口处放入内镜,顺行电灼瓣膜,此法的优点是在扩张的尿道中能清楚看到瓣膜,对尿道创伤小。若后尿道过分伸长,膀胱尿道镜不能抵达瓣膜部位,可选用可弯曲性膀胱尿道镜,也可经输尿管镜用Nd-YAG激光切除后尿道瓣膜。

对一般情况较差的小婴儿、新生儿或早产儿可先行膀胱造口(把膀胱前壁固定在腹壁上开窗,不带造瘘管)引流尿液,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电灼瓣膜,很少使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或肾造瘘。现已很少采用开放性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和尿道扩张术治疗后尿瓣膜症。

凡经电灼瓣膜后应密切随访,观察膀胱是否能排空及肾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上,小儿一般情况的改善较快;但膀胱的恢复要慢得多,而扩张输尿管的恢复更慢。有些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会缓解乃至消失。若仍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可作具有抗反流作用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使膀胱输尿管具有抗反流作用。若肾、输尿管积水无改善,仍持续有单侧严重反流,应鉴别输尿管有无梗阻,可考虑行输尿管成形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若肾脏无功能,可能是严重发育异常肾,则考虑行患侧肾切除术。在随访中,一小部分小儿经电灼瓣膜后仍持续有排尿困难,则需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能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膀胱颈肥厚、膀胱容量减小等,可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间歇导尿或膀胱扩大术来改善排尿困难症状。

(二)预后

由于后尿道瓣膜症的早期诊断(包括产前诊断)、感染的控制、恰当的和选择性治疗、对尿动力学异常的认识、对肾脏功能治疗的重视以及血液透析和异体肾脏移植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后尿道瓣膜症的预后,使新生患儿病死率降至仅2%~3%。但值得重视的是许多后尿道瓣膜症患儿术后仍可能发生由于肾实质发育不良而导致的渐进性肾功能丧失。所以注意患儿术后长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后尿道瓣膜健康指南
后尿道瓣膜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治疗措施的选择取决于肾功能的情况及患儿的年龄。对婴儿后尿道瓣膜症所引起的严重尿路梗...
后尿道瓣膜应该如何预防?
  为了保护肾脏和膀胱功能最好的方法是早期发现,产前胎儿应行超声波检查,新生儿仔细进行体格检查,观察...
后尿道瓣膜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可引起尿潴留,甚至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肾、输尿管积水,导致肾皮质萎缩或囊性变,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
后尿道瓣膜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先天性膀胱颈挛缩 多见于小儿。因膀胱颈部肌肉、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导致膀胱颈部狭窄而发生...
后尿道瓣膜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一般都有氮质血症和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慢性感染的病人可出现贫血及感染性尿。血清肌酐...
后尿道瓣膜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排尿障碍 稍年长儿童可被亲人发现有排尿困难症状,排尿时需加腹压,有尿频及尿流滴沥,甚至充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