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寒湿困脾症方剂有哪些

2020-05-13 17:00:49

胥小鹏 主治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

寒湿困脾症其实是因为人身体里的寒湿比较多,从而对脾造成伤害,同时也会造成运化功能也逐渐减低,主要表现为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口粘没有味道,吃什么都不香,没胃口,头和肢体都比较重,大便溏薄等情况。寒湿困脾症的方剂具体有哪些?如何去预防寒湿困脾症?下面来详细介绍:

1.治疗寒湿困脾症的方剂具体有哪些

寒湿困脾在治疗时应根据“脾虚”与“温阻”的主次处方。湿阻初起,湿困中焦,以除湿为主。因为寒湿困脾,易伤脾阳,当选用温热药助阳以燥湿,除选用苦温燥湿的药物之外,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病程较长,治疗应坚持不懈,即使临床症状消失,仍需服用调理、健壮脾胃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以免留湿未尽,继而复发。

2.如何去预防寒湿困脾症

在夏秋交接之际,尤须注意不要感染伤寒,不要淋雨,尽量避免贪凉饮冷,以免湿邪外入或内生。霍乱吐泻不止时最好禁食,等到吐泻渐止的时候,方可逐渐恢复饮食,先以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为宜。暴泻者易伤胃气,可予淡盐汤、米汤等以养胃气。以小米粥温养可以祛湿健脾。

通过对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寒湿困脾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说寒湿困脾症不是太大的疾病,但是也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在平常做到谨慎,对住的环境或者是饮食有一定的把控,一定能够预防寒湿困脾症的。具体症状以及诊疗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嘱托用药。日常生活饮食也需要注意,沐浴后也注意将脚底擦拭干净。

寒湿困脾健康指南
服寒湿困脾中药后好多屁放
寒湿困脾是中医的一种生理病理状态,具体指寒湿邪气困阻脾胃,导致脾胃阳气不升,脾胃功能受阻而引起的一种证候群。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便溏、泄泻、食欲不振、四肢困重、倦怠等。治疗寒湿困脾证当用健脾燥湿类的中药或方剂,该类中药或方剂大多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等原因,故而服用之后会出现肠道排气量增多的情况。...
痰湿困脾与寒湿困脾的区别有哪些
在生活中,尽管“湿气重”这个词十分常见,但常常有人无法分清痰湿与寒湿。下文将从引发原因,临床表现,调理方法等方面来使得大家能够鉴别痰湿困脾与寒湿困脾。患有痰湿困脾或寒湿困脾的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调理好身子。...
寒湿困脾能引起胸闷气短吗 寒湿困脾的常见症状揭晓
中医上将寒湿困脾主要是指寒湿内盛,阻困中阳之后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多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除此之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舌苔变白以及早起不适,湿气重等症状。此时需要到医院查明病因后,才能对症治疗。...
体内寒湿和痰饮困脾有什么不同
体内寒湿主要是体外寒气侵入到身体内引起的,痰饮困脾主要是脾的阳气不足导致脾功能降低引起的。除此之外,两种的症状也不同,前者会引起上火或者体内湿气比较重,体重增加等症状。后者则表现为口干、痰多以及厌食等症状。...
脾阳虚和寒湿困脾的区别有哪些
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之间存在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手段的不同。两者也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夹杂,所以治疗时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症状表现,偏向脾阳虚更多使用健脾阳的方法,偏向寒湿困脾更多使用散寒利湿的方法。...
寒湿困脾与脾虚湿盛的区别有哪些
脘腹胀满、肢体水肿、大便溏薄可以因阴寒偏盛、水湿不化而导致,也可以因为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导致。前者一般辨证为寒湿困脾,后者辨证为脾虚湿盛,它们之间具有病因、病机、症状的不同。治疗时寒湿困脾采用散寒利湿的方法,脾虚湿盛采用健脾祛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