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困脾与湿热温脾的区别有哪些

2020-06-03 12:08:36

胥小鹏 主治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恶湿,易被湿邪困阻,主要有外感和内生两方面的致病因素。湿邪还易与六淫中其他病邪结合,可导致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虽然都是基于湿邪致病,但两者还是具有明显区别的。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区分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

1、临床症状:湿邪致脾病,总体表现为痞满纳呆、恶心呕吐、头重身困、便溏、苔厚腻。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的辩证,主要从寒邪与火热之邪的不同致病特点入手。寒性凝滞收引,寒湿困脾更多表现为脘腹疼痛、大便溏稀、黄疸色晦暗如烟熏色,还有肢体水肿等症状。火性炎热、湿热蕴脾更多表现为肛门灼痛、便秘或溏薄不爽,黄疸色鲜明如橘皮色,还会有高热、烦躁、出血等症状。

2、病因:寒湿困脾证多因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加上喜食生冷、寒湿相合、困扰于脾。湿热蕴脾证多由湿热外感或爱吃甜食、肥肉、饮酒而化内火、湿热合邪、蕴结脾胃。

3、病机:寒湿困遏中焦,导致脾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停聚,易水肿胀满。往往此证会损害脾阳,渐渐发展成虚实夹杂的病情。而湿热内蕴中焦,导致纳运失职,易下注大肠,属实证;病势较凶险,很少转化成虚证。

4、治法用药:寒湿困脾证一般使用茵陈四逆汤、实脾散等方剂;在苦温燥湿的同时,配伍温阳止泻的中药,起到散寒除湿健脾之功。湿热蕴脾证一般使用茵陈蒿汤、苓甘栀子茵陈汤等方剂,起到清热化湿之功。

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虽然都是以湿邪犯脾的症状为基础表现,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病因、病机的区别,影响了其治则治法的确立。因此,大家若具有以上不适的症状,请至中医院辨证论治。日常生活中最好以预防为主,注意饮食合理,作息规律,尽量不要总待在湿气重的地方,避免湿邪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