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10-18 10:40:04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慢性神经源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四肢、胸部、腹部肌肉等处逐渐无力并萎缩,从而影响运动、吞咽、交流以及呼吸功能。该病呈全球分布,90%以上为散发病例,通常在30~60岁起病,其余的则是家族性的,而且起病年龄要比散发性的早10~14岁。那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该病的发生可能跟金属元素、感染、免疫、遗传、营养障碍、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其中在金属元素中,有学者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某些金属中毒或是元素缺乏有关。在环境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整异,可能是某些地区性肌萎缩侧索硬化高发的病因。在感染跟免疫因素中,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

而在遗传因素中,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其主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铜超氧化酶。在营养障碍因素中,一般认为跟胃切除之后,患者营养吸收不良有关。在神经递质中,则认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该病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生活习惯、运动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该病。其中在生活习惯上,部分研究认为,吸烟等不良的习惯,可能会加快该病的进展。而在运动因素中,部分体育运动,如橄榄球运动等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增加神经疾病的风险。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相关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方便及早做好预防,降低该病发生的几率。不过,若是该病已经发生,那么建议患者积极进行药物方面的治疗,如利鲁唑、依达拉奉等。其中利鲁唑可以抑制谷氨酸释放,延缓病程,延长患者生存期。依达拉奉则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该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