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脑瘫的认识误区

2014-03-14 20:31:24

孙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急救中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当然在疾病的治疗上也会存在着这种误区。很多误区使病人们的疾病不但没有好转,还会出现延误病情的状况,所以要及时的避免这些误区。那么强制性脑瘫的误区有那些呢?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小儿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后脑实质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失语、耳聋等一组综合征。若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预后基本比较理想。但当对这种病认识有误,不积极治疗,或乱投医时,就会给患儿留下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以上就是强制性脑瘫的认识误区,以上误区对于疾病的治疗过程来说是不会有帮助的,所以建议家长要抛开这些认识中的误区,及时的去专业医院去接受治疗,才能有机会获得健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