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因有哪些

2014-09-23 16:02:22

汪磊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由于此病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多患者在得了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初期,并不能及时察觉,这就给治疗增加了不少的难度。那么,您知道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吗?还是让专家来为大家揭晓答案吧。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因有哪些?

1、血浆内啡肽升高:

内啡肽是一种很强的镇痛物质,主要由涎腺分泌。现已发现SMI患者血浆中内啡肽浓度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者升高,若内啡肽拮抗剂可使SMI患者产生缺血症状。这说明血浆内啡肽浓度增加导致痛阈值升高是引起心肌缺血无痛的原因之一。

2、缺血程度较轻:

心肌缺血后相继出现生化(钾丢失、乳酸堆积)、机械(先舒张功能减退、后收缩功能减退)、心电(S—T段降低)和临床(心绞痛)等一系列改变、心绞痛则是心肌缺血出现最晚的表现。若心肌缺血的范围小、沉重轻及持续时间短,缺血心肌所释放的混激肽、前列腺素及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值而表现无症状。

3、疼痛警报系统损害:

机体存在保护性疼痛警报系统,心肌缺血时产生疼痛,提醒患者减少或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服药,从而保护心脏免予发生进一步的缺血。而老年人、大面积心肌梗死、广泛的冠脉病变,糖尿病等,容易引起疼痛警报系统的损害,降低对致通痛物质的敏感性,使心肌缺血病变不知不觉地发展,直至致命的发作。

内科专家提醒老年朋友,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不尽快治疗的话,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更为严重的疾病。因此,老年朋友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全身体检,以免患上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这种疾病而不能及时察觉,影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