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

2024-06-11 11:27:55

高福生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会出席各种宴会、高档场所。饮酒是必不可少的,导致很多人都患上了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是胃炎中严重的一种,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使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而导致本病。

二、内源性因素

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灼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粘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粘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粘膜屏障。

三、病理生理

应激状态时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胃血流量减少,不能清除逆向弥散的H+。缺氧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液分泌不足,HCO3-分泌也减少。应激状态时胃肠运动迟缓,幽门功能失调,造成胆汁反流,胆盐进一步损伤缺血的胃黏膜上皮,使胃黏膜屏障遭受破坏,最终导致黏膜发生糜烂与出血。病变多见于胃底及胃体部,有时累及胃窦,胃黏膜呈多发性糜烂,伴有点片状出血,有时见浅小溃疡,覆以白苔或黄苔。组织学检查见糜烂处表层上皮细胞有灶性脱落,腺体因水肿、出血而扭曲,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原因,在了解了疾病的原因后,大家要注意预防疾病,把一切能导致疾病的因素杜绝。这样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患者才会少受疾病的折磨。如果患者不注意护理,会导致糜烂性胃炎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