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分型有哪些 介绍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2-12-28 20:56:41

孙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是指患者的大脑半球或者脑干的深部动脉在高血压的长期作用下,血管壁发生了病变,使得血管腔变得狭窄,形成了梗死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非常高,占所有脑梗死的20%~30%。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部位主要有壳核、尾状核、内囊等,这位部位的动脉多为脑动脉的末梢。那么,腔隙性脑梗塞分型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分型。根据脑梗死部位的不同,脑梗死可以分为腔隙性梗死、中等面积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等几种分型。腔隙性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很小,发病比较急,患者通常有头昏、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偏瘫、感觉减退等。腔隙性脑梗死如果发生在大脑深部等重要的组织上,会对运动、感觉和语言造成严重的障碍。因为腔隙非常小,有时候会单纯影响患者的运动或者感觉。

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要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控制高血压和各种脑动脉硬化,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腔隙性卒中。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通常不使用脱水治疗。虽然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腔隙性脑梗死是非常重要的,要针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本文介绍了腔隙性脑梗塞分型以及治疗方法。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之一,死亡率很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在临床上,要注意将腔隙性脑梗塞与小量脑出血、脱髓鞘病等疾病区分开。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与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一定要控制好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