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是怎么回事

2021-04-27 08:31:00

沙娜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妊娠期以及生产后的6~8周,发生率约为0.09%。患病者会有肢体肿胀、疼痛、苍白等典型症状出现,同时还可伴有低热。各种症状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可以其中一项为主要症状。那么这种疾病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1、妊娠期血液生理性变化

在妊娠期,患者的血容量平均会增加45%左右,血流速度会明显减慢,血液粘稠度也会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就容易诱发该病。

2、子宫压迫

在妊娠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盆腔以及腹腔静脉,致使下肢静脉压增高,盆腔以及下肢静脉血液淤滞,诱发该病。

3、血管壁改变

若存在血管壁内皮破损或是血管炎,那么都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

一般来说具有凝血功能亢进、巨大胎儿、静脉炎或双胞胎等情况的人,是该病主要的患病人群。其中凝血功能亢进会导致血小板的含量增高,凝血因子过多;巨大胎儿会对产妇下腔静脉造成很大的压迫;静脉炎会增加妊娠者患该病的几率;双胞胎或是多胞胎,会使得子宫增大许多,对下腔静脉也造成很大的压迫,然后加大患该病的风险。另外,家中有血栓性疾病患者,那么孕妇也有很大可能患上该病。

从上可知,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主要跟妊娠期间的血液生理性变化,血流速度变慢,血管壁改变、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多种原因有关。患上该病的人,需尽快治疗,防止血栓继续发展或是血管脱落,导致肺部栓塞。该病治疗的方法有药物跟手术,其中药物有硫酸镁、肝素、右旋糖苷等。手术有病变血管切除、取栓术、近端静脉结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