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耳炎的预防及表现介绍

2013-11-13 15:59:41

洪燕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小儿感冒后及其容易患中耳炎。但是发病初期往往会误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中耳炎,有哪些表现,以及应该怎样去治疗的问题。大家根据我所讲的内容去辨别是不是中耳炎,以及如何去防止中耳炎。

这主要与小儿耳朵的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小儿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炎症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全身症状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畏寒及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耳痛中耳炎时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剧。较大儿童会诉耳痛,婴幼儿由于不能诉述耳痛,可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因为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重,所以小儿不肯吃奶。

3.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液体。鼓膜一旦穿孔,耳痛可顿减,体温也随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患儿也随之变安静了。

4.传导性耳聋家长可发现听力有所下降,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小儿一旦患了急性中耳炎,必须积极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及局部用药两方面。全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药至脓液停止、鼓膜充血消失后1周,彻底杀灭细菌,以防“死灰复燃”。局部用药包括:鼓膜穿孔前,可用2%石碳酸甘油滴耳,以达消炎止痛目的。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再用0.25%氯霉素或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感染完全控制、炎症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

小儿急性中耳炎关键在于预防。下面给家长介绍一些预防事项:

喂奶姿势和方法要正确。婴幼儿要抱起来喂哺,人工喂养儿喂哺时不要太多、太急。喂哺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切勿同时捏住双测鼻孔擤鼻涕,要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要注意防止小儿将异物塞入外耳道,引起感染而波及中耳;家长不要随便挖耳屎,有一些家长喜欢用牙签或火柴梗给小儿掏耳屎,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不恰当地挖耳屎易将鼓膜戳破,使外耳道细菌经过破损地鼓膜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小儿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时,病原菌易侵犯中耳引起中耳炎;儿童出牙期常有低热、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中耳感染。这些情况都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其实病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所以小编很详细的讲了怎么去防止患上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照顾孩子的方式,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经常体检,经常带着孩子去锻炼身体,让自己的孩子保持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