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10-18 10:43:59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管性血友病是很常见的血液疾病,发病后比较明显的症状表现就是皮肤表面会出血,且会伴有全身出血,表现为鼻子出血、口出血,如症状严重,不及时处理,出血量会增加,且会有生命危险。可是血管性血友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肝功能异常是引起血管性血友病的原因之一,如之前本身患有肝脏疾病,比如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纤维化等,都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肝衰竭,严重后就会有出血性风险,从而导致全身出血;当体内的维生素K缺乏后,就可能会直接引起血管性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家里面有人患病,就会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父母患有血管性血友病,后代子女发病几率比正常人要高。该病主要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所致,严重后就会造成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目前可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情况分为A、B、C三类。前两者通常为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一般为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因子Ⅸ缺乏是引起血管性血友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也可能为后天性因素,通常与一些疾病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有关,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直接导致凝血因子缺乏,从而引起大出血。女性发病率通常比男性高,如体内的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就会增加出血量。

以上介绍了关于血管性血友病的各种原因,需要引起重视。对于比较严重的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而言,如担心疾病会一直遗传下去,可以考虑节育,否则疾病会影响下一代,且会有生命危险。一旦查出血管性血友病,就要及时治疗,要补血,预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