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型黄疸如何治疗

2020-12-29 14:36:16

王辉 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反应疾病,在临床上往往会导致新生患儿合并有黄疸的症状。为此,建议家长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那么,新生儿溶血型黄疸应该要如何进行治疗呢?

1.降低胆红素:新生儿合并有溶血性黄疸以后,建议家长首先要积极的到医院进行诊断检查,根据检查的具体结果,可以采用光疗的方法来降低胆红素的含量。在光疗过程中,建议家长应该要根据新生儿黄疸的程度,来进行相应强度的光疗,这样可以避免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2.球蛋白治疗:在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过程中,建议家长应该要根据其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来进行治疗。如果新生患儿伴有严重的溶血症状,可以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一些球蛋白来进行治疗。球蛋白治疗能够起到封闭红细胞上的抗体,避免溶血进一步加重的治疗效果。

3.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引起黄疸以后,如果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应该要根据新生患儿的身体承受力,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换血治疗。换血治疗既可以阻断溶血现象的再次发生,也能够快速的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几率。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的方法,主要应该要根据新生儿溶血发生的速度、严重程度及新生儿溶血的具体原因决定。在使用以上这些方法和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同时,建议大家还应该注意做好相应的预后护理,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复查,动态的掌握新生儿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

新生儿溶血病健康指南
新生儿溶血症好治吗 这几个方法能治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又名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属于新生儿科疾病,病发起因与母婴血型不符、婴儿母亲有输血史等原因有关,一旦发病容易产生黄疸、水肿、贫血以及肝脾肿大等表现。针对于轻症的新生儿可采用一般、药物等方法治疗,加重后可给予光照方法治疗。...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要怎么治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家族中25%的爸爸妈妈或50%的兄弟姐妹患有这种疾病,就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早期确诊疾病后,建议使用苯巴比妥降低胆红素水平,但千万不要随便用药,一定要听从医生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怎么办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风湿热和其它疾病。早期确诊疾病后,建议选择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尤其是青霉素是治疗疾病的首选药物。如果患者青霉素过敏,也可选用氨苄西林、羟基氨苄西林、青霉素G、长效西林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怎么办
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危害性较多小儿的身体健康,主要因为基因突变而发病,导致肝细胞摄取以及转化胆红素能力降低,继而引发身体乏力以及黄疸等表现。该病较为复杂,其治疗要立即展开,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根据小儿的病情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来治疗。...
溶血性黄疸会造成小儿脑瘫吗 溶血性黄疸的造成原因分析
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遗传性贫血、不同血型输血、药物性因素、溶血性疾病。另外患者发生某些疾病也会导致溶血性黄疸的发生。 一般来说溶血性黄疸是不会引起脑瘫的,但会导致胆红素脑病。...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会不会遗传
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包括很多类型,比如吉尔伯特病、高胆红素血症I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非结合型、青少年间歇性黄疸、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等。不管哪种类型,都和家族史有关,因为临床案列证明,25%的父母双方患有这种疾病,遗传给小儿的概率很大。...
新生儿溶血病用药方案
人血白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最主要并发症就是大量游离胆红素引起胆红素脑病。输注人血白蛋...
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可以增加胆红素从粪便及尿液中排出的量,减少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从根源上阻断患儿红细胞破坏,减少游离胆红素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