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如何用药物治疗

2024-06-24 12:23:35

曾洁敏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因为母子血型不一致,母体内产生了和胎儿血型抗原无法匹配的抗体,在抗体进入到胎儿体内的时候,容易产生同族免疫性溶血这种病症,新生儿溶血病常见的不合有Rh、ABO血型系统的不合,血型不合的溶血就是新生儿溶血病。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又应如何用药物治疗呢?

1.红细胞酶发生缺陷

在新生儿阶段,红细胞酶发生缺陷是新生儿患有溶血症的一种原因。患有溶血症的患儿在早期会产生黄疸,而且在短时间内会以较快的速度加重。在产生黄疸或黄疸消失之后,贫血又随之而来,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红细胞膜发生缺陷

在新生儿阶段,红细胞膜发生缺陷是新生儿得溶血症的另外一种原因。核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的第三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发育形成较大的阻碍。

以上就是新生儿溶血病产生的原因和引起的并发症,那么我们如何治疗呢?首先可以采取光照这种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当血清胆红素的数值接近光疗标准的时候,患者就可以进行治疗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使用光疗也有着明显的胎龄、日龄区分的。对高胆红素的患者来说,积极的使用光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血清胆红素,从而会大大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要不间断的观察血清胆红素的大小,如果光疗对患者没有多大效果的话,换血治疗是第二种疗法。如果使用药物治疗的话,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和白蛋白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生儿溶血病健康指南
新生儿溶血症好治吗 这几个方法能治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又名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属于新生儿科疾病,病发起因与母婴血型不符、婴儿母亲有输血史等原因有关,一旦发病容易产生黄疸、水肿、贫血以及肝脾肿大等表现。针对于轻症的新生儿可采用一般、药物等方法治疗,加重后可给予光照方法治疗。...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要怎么治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家族中25%的爸爸妈妈或50%的兄弟姐妹患有这种疾病,就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早期确诊疾病后,建议使用苯巴比妥降低胆红素水平,但千万不要随便用药,一定要听从医生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怎么办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风湿热和其它疾病。早期确诊疾病后,建议选择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尤其是青霉素是治疗疾病的首选药物。如果患者青霉素过敏,也可选用氨苄西林、羟基氨苄西林、青霉素G、长效西林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怎么办
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危害性较多小儿的身体健康,主要因为基因突变而发病,导致肝细胞摄取以及转化胆红素能力降低,继而引发身体乏力以及黄疸等表现。该病较为复杂,其治疗要立即展开,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根据小儿的病情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来治疗。...
溶血性黄疸会造成小儿脑瘫吗 溶血性黄疸的造成原因分析
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遗传性贫血、不同血型输血、药物性因素、溶血性疾病。另外患者发生某些疾病也会导致溶血性黄疸的发生。 一般来说溶血性黄疸是不会引起脑瘫的,但会导致胆红素脑病。...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会不会遗传
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包括很多类型,比如吉尔伯特病、高胆红素血症I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非结合型、青少年间歇性黄疸、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等。不管哪种类型,都和家族史有关,因为临床案列证明,25%的父母双方患有这种疾病,遗传给小儿的概率很大。...
新生儿溶血病用药方案
人血白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最主要并发症就是大量游离胆红素引起胆红素脑病。输注人血白蛋...
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可以增加胆红素从粪便及尿液中排出的量,减少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从根源上阻断患儿红细胞破坏,减少游离胆红素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