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2024-07-02 12:05:35

曾洁敏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涂片中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时,因连同有核红细胞一起算进而可大为增高。这些血象变化也随溶血轻重而异。

2.血型检查:在母婴Rh血型不合时用马血清来鉴定ABO血型会出现错定ABO血型的可能。因马在人红细胞表面抗原刺激下,当产生抗A(B)抗体的同时,也产生抗IgG类抗体,故发现有不可解释的疑问时应想到本病可能而改用人血清来鉴定ABO血型。

3.特异性抗体检查:有免疫抗体。血甭黄疸指数增加,胆红素增高,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结果可相差3倍以上。尿、粪中尿胆原排出增加。在胆道被胆栓阻塞时、大便可呈灰白,尿内查见胆红素。ABO溶血病时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可能降低,这些都能促成出血症状。重症者可用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少数发生DIC。

4.血清胆红素 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溶血病患儿生后黄疸逐渐加深,胆红素水平呈动态变化,需每天随访2~3次。

【诊断】

1.X线检查 见胎头颅骨外软组织晕轮形成透明带,体形变胖,手足不能屈曲或有胎盘阴影增大。

2.超声检查 对诊断胎儿重度水肿并发腹水有帮助。用超声波检查如胎儿皮肤厚度超过5mm者即示胎儿水肿。超声监测可探及肝脾肿大和周围水肿,并可用经腹壁羊水穿刺检测胆红素在羊水中的存在。羊水中胆红素的增加,特别是结合超声证实肝脾肿大或水肿,提示预后危重,需要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输注红细胞,如果胎儿接近足月应尽快结束妊娠。

新生儿溶血病健康指南
新生儿溶血症好治吗 这几个方法能治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又名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属于新生儿科疾病,病发起因与母婴血型不符、婴儿母亲有输血史等原因有关,一旦发病容易产生黄疸、水肿、贫血以及肝脾肿大等表现。针对于轻症的新生儿可采用一般、药物等方法治疗,加重后可给予光照方法治疗。...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要怎么治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家族中25%的爸爸妈妈或50%的兄弟姐妹患有这种疾病,就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早期确诊疾病后,建议使用苯巴比妥降低胆红素水平,但千万不要随便用药,一定要听从医生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怎么办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风湿热和其它疾病。早期确诊疾病后,建议选择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尤其是青霉素是治疗疾病的首选药物。如果患者青霉素过敏,也可选用氨苄西林、羟基氨苄西林、青霉素G、长效西林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怎么办
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危害性较多小儿的身体健康,主要因为基因突变而发病,导致肝细胞摄取以及转化胆红素能力降低,继而引发身体乏力以及黄疸等表现。该病较为复杂,其治疗要立即展开,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根据小儿的病情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来治疗。...
溶血性黄疸会造成小儿脑瘫吗 溶血性黄疸的造成原因分析
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遗传性贫血、不同血型输血、药物性因素、溶血性疾病。另外患者发生某些疾病也会导致溶血性黄疸的发生。 一般来说溶血性黄疸是不会引起脑瘫的,但会导致胆红素脑病。...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会不会遗传
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包括很多类型,比如吉尔伯特病、高胆红素血症I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非结合型、青少年间歇性黄疸、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等。不管哪种类型,都和家族史有关,因为临床案列证明,25%的父母双方患有这种疾病,遗传给小儿的概率很大。...
新生儿溶血病用药方案
人血白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最主要并发症就是大量游离胆红素引起胆红素脑病。输注人血白蛋...
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可以增加胆红素从粪便及尿液中排出的量,减少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从根源上阻断患儿红细胞破坏,减少游离胆红素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