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2022-08-25 19:21:24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小板是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具有凝血的作用,因此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下组织及粘膜出血,例如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紫癜、鼻腔牙龈红肿渗血等,部分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出血症状,危及生命。那么,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呢?有哪些处理方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轻度血小板减少:其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大于70×109/L,临床上认为大多数是暂时性的减少,原因主要是药物或者感染导致,例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等都会使得血小板减少,可暂且不用医学治疗,观察即可。

2、中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109/L左右,临床上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出血表现,其原因可能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建议做进一步的医学检查确诊,例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会因为生成的血小板不断遭到破坏,导致减少;又如消化系统疾病,因为某些脏器硬化肿大,致使血小板被阻留其中,导致减少等。

3、重度血小板减少:一般认为计数低于30×109/L的为重度减少,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大多数是因为血液疾病导致,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致病原因是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而导致减少,可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明确病因,以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凝血止血功能遭到破坏而导致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下组织或者粘膜出血、渗血。其致病原因复杂多样,病毒感染、药物、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一旦发病,需要了解致病原因以及症状、过往病史、减少程度等。必要时需要结合医学检查做疾病排查,以达到确诊,对症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