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0-06-02 14:48:49

李方方 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成人与儿童的发病类型不同,儿童的临床病情进展较快为急性型,成人病情发展较慢为慢性型。不同类型的病变,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来详细介绍这种疾病。

引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包括自身抗体、T细胞异常以及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一般是导致儿童病情急性发作的病因,成人的病变与抗体和细胞病变相关。临床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查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变化以及血小板的状态来诊断疾病。临床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多表现为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减少,血小板大小以及形态异常,其他的血细胞如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是不会出现数量减少的。

2、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主要是观察巨核细胞的变化,临床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加或者正常时,血小板内的巨核细胞数量会有极为明显的变化。最为突出的病变为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均匀,胞质中的颗粒物减少。

3、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这一检查是根据病因进行筛查,绝大多数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抗血小板抗体水平会升高,这一检查的结果对于疾病的确诊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三种就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查办法,临床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是根据病因施治的。虽然成人和儿童病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经过临床治疗之后,大部分的患者恢复良好,极少部分的成人患病,会因为颅内出血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