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并发症有哪些?

2013-12-03 08:56:37

李学清 主任医师 余干县中医院

心脏骤停在人们生活中并不少见。心脏骤停是目前医学上定义的临床重症,患者如抢救及时可恢复心肺自主循环。然而,心脏骤停后的患者易于产生多种并发症。经研究发现,经历了心脏骤停,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有高达70%的死亡率。

⒈ 心脏骤停后脑损伤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很敏感,耐受性差,因此,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是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早期主要表现,也是导致心脏骤停存活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脑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恢复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患者的预后。Laver等的研究表明,脑损伤是院外心脏骤停存活者ICU内死亡的主要原因(68%),在院内心脏骤停存活者ICU内死亡原因中也占很大比例(23%)。保证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与氧合,是促进脑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充分及时的血流灌注可以极大的减少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且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康复机率。

⒉ 心脏骤停后心脏功能紊乱

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患者心脏本身也经历了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因此同样存在再灌注损伤,其主要表现为心肌顿抑、心律失常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由此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是心脏骤停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⒊ 机体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骤停发生时机体内氧分和代谢产物输送突然中止,心肺复苏CPR只能部分的逆转这一过程,氧供较正常明显减少。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患者由于心肌功能失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微循环衰竭等原因,低氧状态仍会持续存在,因此可造成不可逆的细胞损伤,内皮功能失调以及全身炎症反应。而且恢复血供后由于再灌注损伤还可以加重损伤情况,并激活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后3小时,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可溶性受体和内毒素均增高,如SIAM-1、SVCAM-1、P-选择素、E-选择素的增高表明白细胞激活或内皮功能损伤,这些变化的严重程度将影响患者的预后。心脏骤停后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属于一种特殊的类型,机体各个器官损害的部位、顺序、时间早晚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早期即出现心脑血管功能损害,而后出现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而且心脏及脑组织的损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器官的损害也不容忽视,否则也同样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以上介绍了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这些病症都会给患者的精神及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专家指出,心脏骤停患者在出现危急情况前心脏已经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作为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定时监测。

心脏骤停健康指南
心脏骤停猝死针灸能治疗吗
  心脏骤停猝死针灸通常不能治疗。   心脏骤停猝死可能和心肌或者全身各循环缺氧缺血等有关,需要及时抢救。但针灸是中医治疗方法,无法及时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建议选择这种方法。   出现心脏骤停猝死需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整套协调的措施,主要包括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胸外按压、快速除颤、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高级生命支持等。   使用以上方法治疗以后,大部分患者还需植入心脏复率除颤器,或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室壁瘤切除术等,让身体更好的恢复。...
造成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骤停在医学上又称为猝死,这种猝死造成的原因有器质性心脏病、过度体力劳动、不健康的作息、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大等。而为了尽量降低猝死发生的风险,建议平时做好饮食、运动、作息等多方面的护理,并定期体检。...
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的病人会出现意识丧失、胸部和腹部没有波动呼吸运动。颈动脉和股动脉没有搏动,心前区没有心跳等症状。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的有效收缩,心脏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造成血液循环的紊乱,从而引起身体的突然缺血和缺氧。心脏骤停的病人会精神恍惚和丧失知觉,被称为急性的苍白或紫绀。心脏骤停听诊时,主动脉搏动停止,心音消失。...
心脏骤停如何处理
近年来发生在公共场合的心脏骤停导致的猝死事件越来越多,由于公众缺乏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导致病人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因此提高对心脏骤停的急救应对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立即呼救,然后确认是否是心脏骤停,若是,则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随后等待医护人员即可。...
心脏骤停后如何急救
心脏骤停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中断。心脏骤停病情紧急,往往需要现场就地抢救,因此早期识别紧急事件病启动急救系统,通过CPR急救法、体外自动除颤和实施有效的生命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存活率,争取抢救时机。...
70岁老人突发心脏骤停什么原因
70岁老人突发心脏骤停,首先考虑是心脏本身疾病所致,例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桥等。部分患者是由于肾功能不全,影响身体排毒所致;或是由于发生过电击伤以及其他的外伤引起的后遗症。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感染了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