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检查诊断方法

2014-06-22 17:55:19

秦虹 主治医师 济南市儿童医院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经常揉眼睛,并且经常有眼泪,很多老人都说是见风了,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孩子偶尔这样,就没有问题,但是经常出现这种症状,就要注意是否是患上了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疾病,那么检查疾病时,主要有哪些检查诊断方法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检查诊断的方法。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房角组织改变有虹膜附着靠前,虹膜突存在,巩膜嵴未发育,睫状肌纵形纤维直接附着于小梁网上。小梁网粗细、长短不等,构成小梁网的“小梁束”异常变粗,排列紧密或相互融合小梁板压缩网眼变窄,内有蛋白、细胞碎片等沉积物。在小梁网眼内,破碎的细胞器和变性的蛋白沉积物中,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Schlemm管呈裂隙或线状狭窄,表面覆以原始间叶组织,在Schlemm管区内皮下存在一种无定形物质内皮细胞有变性和坏死,细胞器稀少,核糖体增多,内质网扩张或溶解,胞质内有空泡形成并见大量微丝线粒体肿胀。多数未见无渗透性薄膜,但见到小梁形成的致密物在光镜下不能分辨为单个细胞或薄的板片,给人以连续膜的错觉。小梁板片处于拉紧状态,当周边虹膜后退时尤为明显,因睫状肌纵形纤维异常附着于小梁,肌肉收缩时使小梁板片紧密,小梁间隙封闭造成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有人发现红细胞可穿过内侧的小梁间隙而在受压缩的外侧小梁间隙及邻近Schlemm管区则未见红细胞,表明病变发生于该部。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呈现典型表现,如角膜增大、混浊、Haab纹,眼压升高,视盘的杯凹扩大等,易于做出诊断。但这些病例或多或少已经发生了视功能的直接损害,并且还会因眼球解剖结构的改变影响视功能的健康发育而间接地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因此,早期诊断非常必要,应根据家长亲属的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细致的眼科检查做出综合判断。临床上有不少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患儿因畏光、流泪、角膜水肿混浊就诊而误为角膜炎症的。

在婴幼儿出现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球和角膜扩大等其中的任一表现,就应警惕青光眼的可能,并作如下的检查:大多数病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全面检查后依据上述的表现特征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所测眼压正常,但其他婴幼儿型青光眼的临床体征存在,亦可诊断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可能受前述的多因素影响而使测得眼压偏低Hoskins等对1组正常婴幼儿(74只眼)和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159只眼)在全身麻醉下测量眼压结果是:正常婴幼儿有12%≥21mmHg,而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21mmHg的占91%。如果缺乏角膜扩大和视盘杯凹不明显,即使眼压有所偏高也暂不下诊断。在上述检查不能明确时,应告诉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定期随访可以经过4~6周后再复查观察角膜、眼压和眼底的变化以获取更多的诊断支持证据。

关于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检查诊断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相信大家对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确诊患上的是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就要住院治疗,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这样患者的眼睛就能康复,术后对患者的眼睛要进行护理,不要让孩子去揉眼睛,会影响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