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中虚脏寒?

2013-04-11 13:02:12

徐英 主任医师 朝阳市第二医院

大多数人都不熟悉什么为之脏寒。一般来说,脏寒是指婴儿百日内,出现手足逆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不思乳食、腹痛肠鸣、泄泻清水、夜啼等症状。那么中虚脏寒又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症状体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寒,痛时喜按,面色无华,神疲气短,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沈细

病因病机: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代表方:

小建中汤

方解: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治疗形寒肢冷、喜按、腹部隐痛之腹痛

常用药:

桂枝、干姜、附子—温养散寒;芍药、炙甘草—缓急止痛;饴糖、大枣—甘温补中;党参、白术—益气补中

加减变化:

加减: 尚可加黄蓍、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之力,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气之功。

加减: 若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 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加减: 若腹痛下痢,脉微肢冷,脾肾阳虚者 可用附子理中汤;

加减: 若大肠虚寒,积冷便秘者 可用温脾汤;

加减: 若中气大虚,少气懒言, 可用补中益气汤。

加减: 还可辨证 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蓍建中汤等。

常见的脾胃系病证是腹痛。通过上面对中虚脏寒的系统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民以食为天,食疗的方法可以对脏寒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