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23:38:36
周期性瘫痪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那么周期性瘫痪有什么病症?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临床表现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20~40岁)发病居多,男多于女,男女比例3~4:1,随年龄增长而发病次数减少。饱餐(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多)、酗酒、剧烈运动、过劳、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均可诱发。多在夜间或清晨醒来时发病,表现为四肢弛缓性瘫痪,程度可轻可重,肌无力常由双下肢开始,后延及双上肢,两侧对称,近端较重;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神志清楚,构音正常,头眼面部、咽喉肌肉很少受累,尿便功能正常,但严重病例,可累及膈肌、呼吸肌、心肌等,出现血压下降,严重的心律失常,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心搏骤停或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发作一般持续6~24小时,或1~2天,个别病例可持续一周。最晚瘫痪的肌肉往往先恢复。发作间期一切正常;发作频率不等,可数周或数月1次,个别病例发作频繁,甚至每天均有发作,也有数年1次或终生仅发作1次者。40岁以后发病逐渐减少,直至停发。若并发于肾上腺肿瘤和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则发作常较频繁。发作后可有持续数天的受累肌肉疼痛及强直。频繁发作者可有下肢近端持久性肌无力和局限性肌萎缩。发作时血清钾一般降到3.5毫摩尔/升以下,尿钾也减少,血钠可升高。心电图可呈低血钾改变,如出现U波、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等。肌电图显示电位幅度降低或消失,严重者电刺激无反应。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较少见,多在10岁前起病,男性居多,常因饥饿、剧烈运动、寒冷或服钾盐诱发,白天发病。肌无力从下肢近端开始,然后影响到上肢、颈部和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程度一般较轻,但常伴有肌肉痛性痉挛。持续时间较短,不足一小时,一日多次或一年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强直体征,累及面、眼睑、舌肌和手部。多数病例在30岁左右 趋于好转,逐渐终止发作。发作时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QT间期延长,以后逐渐出现R波降低,S波增深,ST段下降,P-R间期及QRS时间延长。对诊断有困难者,可作诱发试验:口服氯化钾(3-8g)常可诱发或使原有瘫痪症状加重。这是因为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对外源性钾的摄入比本身血清钾含量变化更为敏感。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很少见,发作前常有极度嗜盐,烦渴等表现。其症状表现类似低血钾周期性瘫痪,但持续时间大都在10天以上;又类似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给予钾盐可诱发。但与二者不同之处为发作期间血钾浓度正常,以及给予氯化钠可使肌无力减轻,若减少食盐量可诱致临床发作。
疾病治疗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发作时给予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40-50ml顿服,24小时内再分次口服,一日总量10g。也可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以纠正低血钾状态。对发作频繁者,在发作间期可用钾盐1g,每日3次口服;或乙酰唑胺250mg,每日4次口服;或螺内酯200mg,每日2次口服,以预防发作。低钠高钾饮食也有助于减少发作。呼吸肌麻痹者应予辅助呼吸,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积极纠正。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甲亢控制后发作将明显减少或终止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因,平时少食多餐,忌浓缩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限制钠盐。避免受冻及精神刺激。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发作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注或10%葡萄糖500ml加胰岛素10-20U静脉滴入以降低血钾,可用速尿排钾。预防发作时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勿过度劳累,避免寒冷刺激或口服双氢氯噻嗪等帮助排钾。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可给予大量生理盐水静脉滴入;10%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2次静脉注射,钙0.6~1.2g,分1~2次口服;每日口服食盐10~15g,必要时用氯化钠静点;醋氮酰胺0.25g,每日2次口服。间歇期可给予氟氢可的松和醋氮酰胺。避免进食含钾多的食物,如肉类、香蕉、菠菜、薯类。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寒冷或暑热的影响。
以上就是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编也挺想各位患者,只有针对周期性瘫痪的不同病症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的快速的治愈此病。最后,如果对周期性瘫痪仍存在疑问,欢迎向有问必答网的专家询问,专家们将会为大家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