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ask73726554sr 分享 A-100%A+

2016-12-22 17:17:28
概述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分开,其中视网膜裂孔是关键。发生视网膜裂孔之间,常有视网膜玻璃体退行性变,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与玻璃体的退行性变与年龄、遗传、近视及外伤有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较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多数患有近视性屈光不正。

步骤/方法:

1 1、脉络膜缺损伴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缺损期为胚胎发育期间胎儿裂闭合不全所致。缺损区的神经上皮层易于发生脱离。因缺损区透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直接为白色巩膜,所以多数患者不能发现裂孔。裂孔多位于缺损区内或其边缘,术中应注意封闭脉络膜缺损区的后缘边缘,但由于缺损范围大,效果不良。2、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发生于白内障手术后一至数年。

2 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眼。由于对视功能的损害十分严重,手术后中心视力不易提高或更为降低,因而一直是眼科临床的一个棘手问题。黄斑裂孔形成原因有萎缩性、牵引性和外伤性等数种。

3 4、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者,称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无晶状体眼。5。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的定义已如前述。巨大裂孔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据推测可能与玻璃体基底部后缘视网膜压迫变白变性、格子样变性,以及前部玻璃体高度液化与纤维化有关。

注意事项

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准确且无遗漏地找到所有裂孔,极为重要。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观察,或试用巩膜压迫器顶压可疑处(裂孔被顶起后变色,出血则不变)才能确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