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6网友分享
2016年5月6日,“2016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京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秘书处综合事务部曹雷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等专家出席并进行了精彩发言。
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秘书处综合事务部曹雷主任介绍说:“最近20多年来,以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一直处于比较高的增长态势,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一直排在整个国民因病死亡第一位。为此,政府在不断完善和推进脑卒中防控体系的建设,包括加强早期筛查,建立高级卒中中心,探索在医学中心与急救中心之间建设联合抢救通道,颁布脑卒中诊疗规范等。”
据介绍,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项目从2011年启动到现在,在全国近400个地区对500多万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进行了筛查和干预。
与会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指出,脑卒中可防可治。脑卒中的预防主要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的预防。脑卒中病人如果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治疗结果大多比较理想。
刘建民教授强调,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度提升将有助于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开展。“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了70%至80%。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脑卒中早期症状不明显,少数人群可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失语,视力下降,黑蒙,或者复视等,都有可能是脑卒中前兆或症状的反应,多数时候,大家对此反应就是忍一忍,殊不知患者一旦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或未接受正规治疗,会导致重度致残,瘫痪在床,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刘建民教授说。他认为,患者及家人如果对脑卒中有很好的认知,在出现症状后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早得到治疗,可避免致残等后果的发生。
在谈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技术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介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术也在不断进步,除了基础的药物溶栓,机械取栓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式,第三代支架型取栓器械可以很好的疏通血管,拉取栓子,并有效降低血管远端的血栓形成率。据分析调查表明,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结局,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达到良好功能结局的几率增加了45%,达到最佳功能结局的几率增加了67%。”管生教授还特别指出:“由于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细胞坏死,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发病6小时内是脑卒中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
与会专家在强生医疗脑卒中媒体交流会上指出,脑卒中在中国的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应对脑卒中要在教育预防、规范治疗、急救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作为创新理念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倡导者,强生医疗推出的“revive se”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机械取栓新选择。
据了解,卒中又称中风,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等特点,严重危害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也使其呈年轻化趋势。
经过近三天的激烈角逐,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登山协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香港青年联会、天津市学生联合会、河北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北京国际青年营承办的“来挑战吧”首都大学生户外挑战邀请赛(第二季)于5月30日在北京国际青年营金隅凤山营地圆满闭幕。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核酸药物是当今生物医药研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核酸药物共有16款,包括14款小核酸药物(其中3款已退市)和2款mRNA疫苗。核酸药物适应症领域不断拓展,小核酸药物从遗传病向慢性疾病领域拓展,mRNA药物从预防性传染性疫苗向肿瘤治疗性疫苗、蛋白替代疗法拓展,目前核酸药物在遗传
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将于2023年8月11日-13日在北京举办第29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
2023年是落实“二十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往身后看,2020年以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刚刚成为历史书上被翻过的一页,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多方力量摩拳擦掌。医疗健康行业顺时代之势,一跃而起,站到了这波浪潮的顶点。向眼前看,过去十年的全球医疗健康行业重构如地壳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