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4网友分享
人上了年纪没事情干就喜欢晨运,喜欢散步,喜欢到处溜达,实际上呢,老人散步也是有着不少的禁忌的。下面就介绍一下老人散步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1、忌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忌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忌散步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忌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忌散步时间过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
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男性的“怪脾气”还与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等老年疾病有关。 这类患者,早期常常伴有头痛、头昏、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尤其是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常常会记不起来,甚至早晨说的话到了晚上就被忘得一干二净,而且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精神抑郁,或痛哭流涕,或嘻笑激动。另外,有1/3的病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91号文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日前出台。今后,将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由家庭医生为山东省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探索建立家庭病床制度,为有需求的困难家庭和慢性病老年人提供巡诊探视等上门服务。
1月14日,70岁的“无腿老人”夏伯渝在浙江台州神仙居体验飞拉达攀岩运动。当日,蒙蒙细雨,气温较低,而夏伯渝挑战攀岩的热情丝毫不减。据了解,1975年,夏伯渝登珠穆朗玛峰途中,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一名掉了睡袋的队友,自己和衣而睡,导致双脚冻伤而截肢。之后,他又历经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磨难。尽管如此,夏伯渝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于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人群帮助也加大了。老年人就是我们中国近几年来的最大的弱势群体,因此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去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依。